【推荐】农村修路灯是好事可是村民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这几年新农村建设政策推动,给农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先是“村村通”政策,各个村庄里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公路。后来又实行了“户户通”政策,将公路铺到家家户户门口。最近又有一项政策叫做“村村亮”。也就是说,农村现在各条公路上也装上了路灯。这就意味着以后晚上回农村,公路上再也不适合黑漆漆的了。这本是一项好政策,但是政策落实后,村民们却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再村里修路灯的本意是好的,在安装的时候,村民们都高兴的说:这下好了,以后晚上去串门回来之后就不用担心走夜路看不见了。城里的亲戚朋友开车过来的时候也安全。但是刚一实施,村民却发现了许多不便利的地方:
首先,村村通路灯是太阳能发电的,这就造成路灯的电流不稳定的情况。特别是冬天,路灯白天没有吸收到充足的阳光发电,到了晚上自然光线不足,加上农村土地开阔,安装的路灯间隔太远,所以每个路灯光线投射出来最多只能照到路灯底下那一小块位置。远远一看,一条漆黑的主干道上有几点幽幽的灯光,但是其他小路上依旧一片漆黑。路灯安装了却没起到多大作用。
其次,村村通政策下安装了两种路灯。两种路灯各不相同。一种是国家拨款安装的绿色农村项目建设路灯。这种灯是不需要收费的,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太阳能发电路灯,电费也不需要农民支付。但是还有一种,农民家门口不是主干道,理应是没有路灯的。但是为了方便,农民会花钱请人额外修几盏路灯到门口。这种路灯所产生的费用需要农民自己承担。后面农民觉得路灯不亮,这钱花的不值。
最后,在一些偏远地区,路灯的后期维修工作没有做好。维修维护路灯也是需要很大一笔费用的,有些地方财政充裕,路灯坏了还会维修一下,但是有些小地方,经济薄弱,所以当地负责人也只好对坏掉的路灯“视而不见”,时间长了,村里能够照明的路灯就越来越少了。
不管怎么样,这项政策归根结底是便民政策,只是在农村推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就像最初的“村村通”政策一样,因为缺乏维护,所以新修的公路不到两年全部烂掉了。其中有多方原因,但是政府依然在继续改进。包括这次的农村路灯,即使不好,但证明国家依然在对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努力。所以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村村亮”政策也会成为一项人人叫好的政策。
有人说农村闭塞,所以村民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导致新农村建设政策再推行过程中屡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也有人说路灯多一点就好 ,最好是能和城市中路灯一样,这样才能照亮农村主副干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意见。
目前你的家乡通上路灯了吗?对于农村当前的路灯维修和维护问题,你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