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基金的二十年历史16-华安富基金
大家好,我是KK,我们今天要谈一下基金迈上国际化的进程。
如果说,通过放宽发起人范围,可以加快培育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那么对外开放可能就是基金业与生俱来的基因。
中国基金业诞生之际,就已经不断汲取发达市场的智慧这个实践着“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论。当年参加美国美林证券培训的基金业代表团成员回国后被要求用英文当众进行总结和汇报,由此可见一斑。
华夏基金在成立伊始就经常邀请基金公司、投资专家培训员工。王亚伟对当年的交流记忆犹新:“那时候与香港台湾的基金公司交流比较多。”其中有台湾投信公司的高管,从公司架构、激励机制,或者产品设计、营销这些角度来跟大家一一介绍。
华夏基金
引发王亚伟共鸣的,是群益投信的一位基金经理,名叫张锡。大家更多是从投资的角度交流,交流到后来,也开始天南地北地聊开了。张锡开始介绍他的工作解压法:基金经理要早生孩子,因为这个行业压力很大,下班后回家跟孩子玩玩,这是调剂、放松的解压方法,他还补充说,要不然人到中年管基金,精力不够,再养孩子,顾不过来了。
王亚伟
就会秉持着早生孩子早受益的台湾人,此后在事业上也是一帆风顺,后来出任国泰投信的董事长,前两年又当选台湾地区的投信投顾工会理事长。江辉也有同感,他曾经带队前往英国标准人寿学习,在那儿待了一个多月。每天上班后全程融入他们的整套投资体系,参加他们的晨会,欧洲组、美国组、日本组各个组的讨论过程,也正是在这些不断和外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江辉第1次接触到了,影响了他一生的绝对回报思想。
英国标准人寿
事实上,在当时的基金业内部也有一条不成文规则,“任何一项重大的产品创新,我必须要由境外的合作伙伴带一段,扶上马。”彼时在基金监管部任职的金旭正是这条规则的提议者,自筹备开放式基金业务起,他一直坚持这条规则。
2001年10月31日华安基金和摩根富林明在上海正式成立联合工作小组,为今后成立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准备工作。
摩根富林明
华安基金
华安基金
摩根富林明牵手华安基金,又开始冲刺第1家合资基金公司的征程,而在距上海万里之外的卡达尔多哈一场牵动中国人的WTO入世表决即将进行。
世纪之交的那几年,WTO、入世谈判频频见诸报端的关键热词。与现在的观点相反的是,当时的媒体上不少专家学者表达的是担忧和一丝不安,有人甚至高呼“狼来了”,担忧外资进入中国会给原有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而事实上,真正的“狼”来自中国。加入WTO后廉价劳动力制造的大量商品如海潮般涌向全球,“中国人抢走了我们的工作”诸如此类的故事在都有流传。
好了,这期就先说到这里,现金永不眠,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