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品牌手机决不妥协,硬碰诺基亚,停止在德国市场销售!-阿尔卡特朗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麒阁史观
编辑/麒阁史观
最近,中国的手机品牌厂商小米被印度监管部门冻结48亿的新闻备受关注。其实不仅是小米、OPPO、vivo等一众手机厂商都面临出海不顺的问题。
根据外媒的报道,
以上几家公司都暂停了在德国的销售业务
,而原因是未能赢得与昔日手机巨头诺基亚的专利诉讼战,要想在德国出售手机,就必须向
诺基亚支付巨额的专利费
。
一家企业收取专利费的行为,并不奇怪,但诺基亚却是一个例外。诺基亚要求中国的手机厂商在德国每卖出一部手机,就要收取
2.5欧元
的专利费。约19.5元人民币,可能我们会认为一部手机卖几千元,收取19.5元不也能接受,但事实并非如此。
现如今,除了苹果手机能够拥有丰厚的利润外,其他的手机厂商都面临着高成本、低利润的压力。他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极其重要。而诺基亚现如今只靠收取专利费这一项,每年都能收获上百亿的收入。
诺基亚靠专利起死回生
“我们没做错任何事,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
这段话是2014年诺基亚的CEO约玛奥利拉在同意微软收购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的话,而这次收购也宣布了诺基亚手机巨头的没落。现如今几年9年过去了,很多人当提起诺基亚时,都怀疑他已经倒闭了。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诺基亚不仅没有死掉,反而还
活着好好的
。在2021年时,诺基亚的财务报告中,全年销售额为222.02亿欧元,净利润为16.23亿欧元,转换为人民币为114亿。这样的成绩,或许有很多人都没有想到。
在2022年,诺基亚的财报显示,全年营收249.11欧元,净利润为42.50欧元,约合人民币341亿。诺基亚到底是靠什么赚了这么多的钱?
现在的诺基亚赚钱的方式并不是手机,而是靠电信设备供应、企业经营和专利授权这三大业务
,三者加起来的总营收占到了94%,其中电信设备供应占到营业额的八成。可以说在5G的领域,诺基亚成为了华为的竞争对手。
而他之所以能够重生,全靠十几年的
一个决定
。在2006年的时候诺基亚还是手机行业的最强王者,在这一年当中,诺基亚找到了西门子一起研究3G和4G的无线通信技术。
当时,通信技术逐渐2G发展到3G、4G,这些项目投资高、回报期慢,亏损也是常态。不过西门子有意做这方面的投资。诺基亚和西门子两家公司的电信业务合并一起,双方各出资了一半成立了
诺西通信
。
到了2010年,诺西通信又收购了摩托罗拉的无线网络业务,因此
诺西通信
也成为了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共同经营的公司。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苹果手机横空出世
。直接将我们的生活带到了智能手机的时代。之后的几年诺记亚依旧是市场的第一名,到了2012年诺基亚开始走下坡路。
并且诺西通信的业绩并不理想,从2007年到2012年,诺西通信合计亏损了50亿欧元。到了2013年时,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大溃败,销量下降了30%,这也是近十年最低了。
而
诺基亚和西门子的合约
也即将到期。双方此时可以自行处理手上的诺西股份,此时西门子公司早就没有当年的耐心了,随后便宣布卖掉手上的所有股份。在手机业务日薄西山的过程中,时任诺基亚的董事长李思拓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李思拓
觉得将诺基亚定位为,网络基础设施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因此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诺基亚决定收回诺西通信的另一半股份,此时的诺基亚觉得放弃手机业务。以诺西通信为基础,重建通信帝国。
诺基亚将手机业务以73亿美元卖给了微软,自己则安心做着
通信业务
。之后诺基亚硬生生过来过来,之后的几年诺基亚发现了一个机遇,法国的老牌电信制造商阿尔卡特朗讯。面临着经营困难的状况,虽然阿尔卡特郎拥有大量的专利。可由于经营不善,面临倒闭。
此时的诺基亚卖掉手机业务后,账上有大量的资金。而在通信技术上并没有
阿尔卡特朗讯
有经验,而阿尔卡特朗讯只有技术没有资金。因此便一拍即合地走到了一起,在诺基亚收购阿尔卡朗后,在通信行业进步飞快。这也是为什么诺基亚能在失去手机业务后,依旧活的很好的原因。
通信巨头之争
当诺基亚在德国收取巨额专利费的时候,可能有人会好奇,
为什么中国手机巨头华为不反击呢?
这其中有两条重要的原因,一是这次专利并不涉及到华为,华为也没有必要代替其手机厂商出头。
第二是华为没有时间,加入到国产手机与诺基亚的大战中。
从2020年美国为华为全面制裁后,华为的手机业务呈现断崖式的下跌
。现如今华为的手机都是4G手机,这4G的手机在如今的年代,并不具备太多的竞争优势。
如今中国的手机厂商有两种途径,可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是打官司,提出诺基亚收取巨额专利费的事情,不过中国的手机厂商一定要做好长期与诺基亚打官司的准备。
二是国产手机品牌大力自主创新,手上拥有更多的专利,这一点华为就做的非常出色。他们手上有大量的专利权,根本不怕诺基亚。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
华为和诺基亚还有着合作关系
。
鼎桥通信技术公司
就是由华为和诺基亚以及西门子共同成立的,这家公司主要负责无线通信、物联网、终端等领域的产品。鼎桥通信中诺基亚占股了51%,而华为则占股49%,诺基亚有绝对的控制权,而华为只有相对的控制权。
早在2005年时,
华为与西门子共同成立了这家公司鼎桥通信
。之后西门子将股份转让给了诺基亚,华为和诺基亚除了合资公司外,两家公司还在5G研发上、核心网络、智能网络、无线产品等领域都有合作。
虽然两家公司在很多领域的合作,但同时也存在着竞争,比如诺基亚“敲竹杠”的计划。
在现在商业中,“敲竹杠”的行为常常被视为一种恶性的商业行为,原因是,华为和诺基亚同时创立的公司鼎桥,
在经营的过程中,诺基亚想卖掉手中的股权。
不过卖股权的行为必须经过华为公司的允许,而诺基亚却坚持进行出售手中的股权。
诺基亚出售股权的方式,引得了华为的不满。华为随即拒绝了这项交易,不过之后,我国企业
东方材料
收购了诺基亚手中51%的鼎桥股份,也就等于拿到了话语权。
东方材料是一家搞油墨材料的公司,与通信行业根本就不沾边。
对于这次交易华为也没有任何意愿和东方材料一起运营鼎桥,华为在官方声明中表示了对这件事的态度非常严肃,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华为对于自己的合作伙伴非常的重视。
对于诺基亚将股份卖给新东方材料的行为,华为感觉自己被背叛,因此才会如此生气,当我们回顾诺基亚这家公司的发展史时,我们会发现这绝对不是一家让人省心的公司。
诺基亚从顶峰到衰落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当时芬兰有一个名叫
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
的人。在坦佩雷镇的河边创立了一家木浆工厂,主要生产的是木浆和纸板。由于工厂的经营不错,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他就开了第二家工厂。
1871年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和自己的好友将两家公司进行了股份化改制,这家公司的名字就是诺基亚。之后诺基亚被芬兰橡胶厂收购,而这家公司并没有改掉诺基亚这个名字,而是继续延续下来。
到了1967年诺基亚的业务横跨了造纸、化工、橡胶、电缆、制药、以及军事等领域。而令世人熟知的通信业务,是在1960年开展的。
1967年,诺基亚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这个部门主要是进行数据处理、工业自动化的
。
之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诺基亚的电信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82年时,诺基亚生产出第一台北欧的
移动电话
,此后诺基亚就展开了疯狂的并购。由于电子市场竞争激烈,很快诺基亚就迎来了危机。
1988年,诺基亚的董事长卡里因压力过大而自杀身亡,信任董事长西莫在接手公司后,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过他并没有拯救公司于危难之间,1991年时,诺基亚亏损超1亿美元。
在危机关头,诺基亚的第一步支持GSM手机诺基亚1011正式问世,至此诺基亚的情况才有了好转。之后从1996年开始,
诺基亚就击败了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公司。成为了全球手机行业的霸主
,而这一当就当了15年。
不过在2007年的时候转折便发生了,这一年苹果提出了
iphone
系列的产品,而谷歌也退出了安卓系统。不过诺基亚并没有意识到危机,此时诺基亚的市值1500亿美元,当是诺基亚等于苹果市值的3到4倍。
当乔布斯在全球发布了首款苹果手机iPhone2G时,这也代表了智能手机的到来。
此时的诺基亚还沉浸在过往的荣光当中无法自拔,他们瞧不上苹果的产品
。
之后当其他手机厂商看到了智能手机的未来,未了能够率先抢占市场,他们纷纷采用谷歌的安卓系统。很快诺基亚就感受到了危机,于是也加入到了智能手机的行列。但他们在系统的选择上面,并没有采用谷歌的安卓系统,而是采用英国宝意昂公司的半智能
系统塞班
。
诺基亚希望用塞班系统和安卓和苹果一同三分天下,但也正是由于诺基亚的这个选择,使得他们错失了最后一个机会。由于
塞班系统受限于系统的升级
,导致诺基亚的手机市场渐渐地被其他厂商蚕食。
之后,诺基亚一错再错,盲目的认为,自己一定能重新获得手机商业的霸主。在2012年时,苹果和安卓争夺手机市场,微软此时也想加入。于是便找到了诺基亚,两家公司一拍即合开始转投
微软的操作系统
,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2014年,再也撑不住的诺基亚决定将手机业务卖给微软,而他们便开始做
通信行业
。现如今诺基亚在通信行业活的风生水起,每年光专利费就高达160亿人民币。中国手机联盟秘书长王艳辉曾说,全球手机厂商很难绕开对诺基亚专利的“围墙”。
当中国企业面临诺基亚的高额专利费的时候,应当提升自身的核心技术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当面对恶意专利敲诈时,应当采用法律的手段,向诺基亚表明自己的立场,为中国企业争取更多公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