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极少有人造假?-一张银票多少钱
看古装剧的时候,常常看到银票这个东西,明明就是做工粗糙、简陋的一张纸,我就在想
为什么很少不去仿造一张呢,而且古代历史上也很少听说有“伪钞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银票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可能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张纸呢,其实古代的银票都多种有防伪技术的
。
我国北宋时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了银票。
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银票都有哪些防伪手段和技术
第一就是纸张
制造银票的纸张至少要有一定防水和耐磨,受限于古代的工艺和技术,想要得到一种特种纸是很困难的,都是独家秘方。
在古代银票用纸一般都是国家垄断。
比如在宋朝时,银票用纸叫“楮皮川纸”,这种纸必须用楮树皮来制作。因此朝廷很容易就能垄断原材料。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造纸工艺的进步,纸张的防伪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宋史·食货志三》中就记载:“纸既可以自造,价且五倍于前,故昔之为伪者难,今之为伪者易。”意思是,到了宋朝后期,民间可以仿造“楮皮川纸”了。这种纸当时的制作成本“五倍于前”,并且有人能仿造,就失去仿伪价值。
第二就是印刷工艺,微雕、密押、双色套印
除了纸张本身之外,古人还在银票上使用了大量繁复的图案和微雕技术。
古代的银票都是以大额形式出现,所以上面都会使用大量名人诗画和复杂纹样。且更换频繁,造假者可能在一个旧版还没有仿制完成之前,新的纹饰和图案就出现在了银票上了。
除此之外,印刷工艺的还采用了双色、多色套印的方式来防伪,这种防伪方式至今仍然还在使用。这种工艺在古代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这也杜绝了大部分人造假可能性。
再一个就是印章,古人在银票上使用“骑缝章”,一张票据分成两份,两张上各有一半印章。银票开好之后,客人拿走一半,而另一半留在钱庄。在兑票的时候,两张票据上的章必须严丝合缝才能使用。
除了这些还有着各种密令组合等等。
第三严刑峻法
这个也是最重要的,在古代为防止伪造银票,规定“连坐”罪犯。
宋代为了防止制作“交子”的民夫偷纸,就专门派人把他们监视起来,集中居住
。
在元朝的时候,印制的“中统元宝交钞”,上面就印有“伪造者斩”字样。
古代的银票之所以很少被伪造,主要还是因为古代科技不发达,朝廷通垄断原材料和造纸印刷工艺加上严刑峻法的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