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古代沿用至今的四大水利工程,最早的距今已2000余年-中国水利设施多少年没
每次回农村老家,看到公路两旁惨遭废弃的水利设施,都十分心痛。
这些设施大多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全部由当年的人民公社社员利用农闲时间义务修建而成。没有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当时的人们就肩扛背挑,硬是凭借满腔热情修起了一条条水渠,一座座水库,现在我爸每每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都还激动不已。可惜的是,短短几十年时间,多数水渠都已经废弃了。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设施,几千年来,建设了大运河、都江堰、灵渠等一大批著名的水利工程,有些甚至沿用至今,例如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的它山堰,都江堰,灵渠,郑国渠等,今天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几十年的水利设施已废弃,上千年的水利工程却还在使用,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勤劳和智慧。
浙江它山堰
它山堰位于宁波鄞州区的鄞江镇,奉化江支流鄞江上。始建于唐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是具有1180多年历史的有坝引水灌溉工程。它的兴建,使鄞西平原成为浙东重要的产粮区,灌溉面积由始建时的“数千余顷”,扩大至现在的20多万亩。水利考证发现,它山堰拦河坝为我国水利史上首次出现的块石砌筑的重力型拦河滚水坝,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代表了当时大型砌石结构水利工程建设的最高成就,至今仍在发挥功能。
四川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广西灵渠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陕西郑国渠
郑国渠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