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去年顺差规模3306亿外债规模下降-2015中国有多少外债
智通财经讯 3月31日消息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外管局)发布201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并公布了2015年末中国全口径外债数据。
经常账户顺差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
报告指出,2015 年 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减弱,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完善,汇率双向浮动弹性进一步增强。
经常账户顺差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2015 年顺差规模为3306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19%,与 GDP 之比为 3.0%,较上年增加0.3 个百分点。其中,货物贸易顺差与 GDP 之比为 5.2%,上升 1 个百分点,主要受进口价格回落等影响;服务贸易逆差与 GDP 之比为1.7%,旅行项下逆差较为突出,与国内居民收入提高、境外消费高涨等因素密切相关。
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下同)逆差主要体现了境内主体对外投资的增加和对外负债的减少。2015 年逆差规模为 4853 亿美元,一方面表现为境内主体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活跃度上升,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资产继续增加并且比 2014 年多增 53%和 5.8 倍;另一方面反映了我企业对外债务的去杠杆化,如其他投资负债项下由2014 年的净流入转为净流出,但直接投资项下境外资本保持较大规模净流入。此外,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较大,外汇储备资产一季度减少、二季度增加,下半年又转为较快下降,但四季度降幅较三季度收窄。
2016 年,预计中国国际收支将继续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的格局,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依然总体可控。外汇管理部门将处理好便利化与防风险的平衡,既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优化外汇管理服务;又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加强统计监测,强化真实性合规性要求,依法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
2015年外债总规模下降 对外偿付风险减小
未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不断增强、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深入推进,以及国际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动,中国外债规模的短期波动可能成为新常态。
截至2015年末,中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14162亿美元(不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的对外负债,下同),较2015年3月末下降15%,上半年较为平稳,下半年下降幅度较大,三、四季度环比分别下降9%和7%。外债规模变动呈现以下特点:
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规模降速高于外币外债规模降速。2015年12月末,本币和外币外债余额较3月末分别下降18%和13%,本币外债余额占比为46%,占比较3月末下降2个百分点。
从期限结构看,短期外债规模下降22%,成为外债总规模下降主因。12月末,短期外债占比较3月末下降5个百分点;中长期外债基本平稳,较3月末增加14亿美元。
从债务主体看,银行等其他接受存款公司外债规模下降推动了外债总规模下降。12月末,银行等其他接受存款公司外债规模较3月末下降 25%,占外债余额下降规模的80%,三、四季度环比分别下降14%和13%;其他部门(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外债规模也有所下降,12月末较3月末下降15%。
从债务类型看,贷款、货币与存款下降较快。12月末,贷款、货币与存款较3月末分别下降30%和24%,远高于外债总规模降幅,分别占外债余额下降规模的54%和41%;贷款二至四季度环比分别下降4%、13%和16%;货币与存款二季度小幅上升,三、四季度环比均下降15%,贷款减少主要源于银行贸易融资下降。
受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美元加息、国内外利差缩小及进出口贸易下降影响,外债总规模下半年降幅较大。从微观主体债务风险角度看,体现了债务主体依据市场变化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结果,有利于债务主体降低债务负担,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从宏观债务风险角度看,说明我国外债整体风险下降,对外偿付风险降低。根据国际公认的外债安全指标初步计算,2015年末我国负债率为13%,债务率为58%,偿债率为5%,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比为28%,各项指标均在安全线以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