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印钞技术有多厉害?绝密程度堪比原子弹,大量国家找我国印钞-中国每年印钞多少合适
从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到现在的第五版人民币,无论是从样式上还是防伪标志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历史上,大部分货币都由金属制成,在市场流通时极难运输且不易携带,直到后来逐渐出现了纸币,但由于工艺的限制,其防水性和防伪性都远不及现在的人民币。
中国现在所印制出的人民币,所采用的原料纸不仅坚毅耐折,且不易吸水变得绵软 因此只要不是撕碎或者用火燃烧,其流通时间往往比较长。同时,以第五套人民币为例,在防伪技术上,称得上是世界上领先的级别。因此,中国每年都会收到其他国家的委托,帮助他们印钞。
一、中国的纸钞历史
我国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的“交子”,但它的作用同我们现在的钞币不同,其性质有点类似于银行卡。
北宋初期的川蜀地区,由于铜矿稀少,因此,铸造铜钱的速度跟不上市场流动的速度,为了保证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 他们先尝试使用以铁为原材料的“铁钱”来代替铜币。
但铁钳的重量要远远大于铜钱,据史料记载,一罐小钱就重约6.5斤,而一罐大钱的重量已经高达12斤。倘若想要去集市上买一批丝绸或其他贵重物品,所携带的铁钱几乎要依靠牛马来进行托运,无论是对买家还是卖家,都不是一件方便的事。
铁钱的运用仅仅局限于川蜀地区,而当地的商人想要同其他省市进行置换时,就得扛着千斤重的铁钳跋山涉水,不仅把自己累个半死,在遇到匪徒时也不易逃跑。且其他省份的市场并不接收铁钱,为此还需要先去银行铺子中将铁钱换为铜钱,再进行交易。为了解决铁钱难以携带的问题,商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们将携带来的铁钱存在当地的交易铺子中,托专人进行管理,并开出一张单据作为存储的证明,在交易完成后返回铺子,向保管人出示单据,将钱财取出。
在这整个流程中,单据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防止单据造伪,当铺会为其打上专属的印章,而存放者在取签时也需要向当铺提交3%的利息。
这种类似信用卡的方式只在民间流传,并没有被当时的朝廷所认可。但到后来,经过官员张咏的改革后,将民营模式转变为公营,才逐渐合法化。他在改革中规定:第一是改革后,民间不允许随意开设交易当铺,此后的将交由朝廷指定的几家运营。第二是交易铺子需要每年交税和维修田地;同时,每家铺子统一规定,印章用于防伪。
只有在满足以上要求后,交易部可向客户收纳手续费和保管费,并允许其正式在市面上流通,并将存储单据命名为“交子”。
天圣元年,在宋仁宗的许可下,朝廷正式发行了“官交子”,他就是人民币的雏形。与之前的“交子”不同的是,官家印发的交子是固定的数额,而民间的交子由客户自己填写金额。
同时,“官交子”为防止造伪 还实行了几样举措。再将交子支付给商户时,每一份官交子上都会盖上独有的编号,当商户想要兑换交子时,当铺会在册子上登记编号,等到商人想将其兑换回银钱时,就可以通过核对编号来鉴别真伪。除了这个方式外,他们还会采用定期回收销毁的方式来保证交子的可靠性,通常是两年一次,由专门的人进行回收。
到清朝时,又发展了几种纸币交易方式,有顺治年的钞贯,咸丰年的官宝钞,以及光绪年的兑换券。之所以会发行纸币,是因为反派势力的暴乱以及连年的灾荒,让国库入不敷出。到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大量的白银流入海外,为解决市场内货币流通问题,经过户部商讨决定发行纸币。
从宋朝的官交子一样,这些钱票也有着固定的金额,比如大清宝钞的面额就分为250文、500文、1500文等,并在纸币的上方题字“大清宝钞”,其左右都有相应的标记和印上去的龙纹。
当时朝廷发放出的户部宝钞大多采用了雕版印刷技术,但色彩单一。直到石印技术发展之后,纸币的印刷技巧才开始成熟起来。
在色彩上,纸币由单色转为多色,并且在版式上也不仅仅局限于竖版,而是横竖兼用。在当时,各大印刷局和报局不仅仅只是印刷书籍,同时也兼任着为社会印刷各种票据、钱劵。同时,官府为了防止民间造伪,会将官府的印章盖在钱钞上,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来惩治那些纸币伪造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纸币印刷。
二、神奇的印钞术
最早期的纸币印刷是从石板印刷发展而来的,即为平面印刷。
不仅操作简单,同时制造的成本相对要低很多,直到目前,仍然是许多国家纸币印刷的一种方法。既然造价如此低廉,岂不是人人都能够制造假币?实际上纸币发展到现在,仅仅是印钞纸,都不是普通人能够买得到的。
印刷人民币的纸张通常是特制的纸张,它由棉花和纸浆混合而成,且造纸的原料配方也有着固定的比例,这样造出来的印钞纸,质地上更加细腻挺括,同时比起一般由草木制作的纸张更加耐磨且具有韧性。将它拿在手上进行搓揉时,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而不是普通印刷纸的钝感摩擦声。
除此之外,我们发现验钞机在进行检验时,所使用的是紫光灯。其原因就是印钞纸的原材料纯净度极高,几乎不含杂质,因此不必像普通的印刷纸一样,通过添加荧光增白剂来达到亮度。
这也是为什么,印钞机能够检验出假钞的原理,当不符合标准的假钞被紫外线照射时就会产生荧光反应从而实现伪钞的辨析。
在解决纸张问题后,接下来就需要印胶和上色,来完成人民币的基本雏形。
而在这之后的一个步骤,是整个人民币制作是最重要的步骤——凹印。经过凹印出来的图案,比起平面印刷更加立体,用手触摸时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它的凹凸感,比如人民币上的毛泽东头像,再用手细细抚摸其头发和衣领处,能够感觉到它凸出与平面。
对于想要制作假钞的人,凹印是最难解决的一个关卡。这道工序对于工程师本人技术要求十分高,用于凹印的钢板在制作时极其精巧,且由于不同人的刀法、雕刻方式以及惯用技巧的不同,所打造出的线条和弧度也有所不同 纵然是同一个工程师,也未必能够雕刻出两块相同的钢板,而这一个原因让凹印技术成为了重要的防伪手段。
钞票的底色多通过平板印刷来解决,我们在目前的人民币上能够看到其丰富的底纹色彩,就这样,归功于平板印刷中的底纹多色叠印技术、对应技术和花纹对接技术。通过这些技术,能够同时采用几种颜色的油墨来叠印图案,从而形成各色各式的花纹。但该技术对于胶印的精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不是专业的印钞机构基本很难达到其印刷程度。
完成凹印的工序后,就是凸印。
凸印技术主要用于钞票中流水号,也就是每张纸钞的冠号上。而冠字号码则是钞票仅有的身份标识。同时结合四网进行联合印刷,可以形成有效的防伪,如无色荧光或渐变荧光等技术。将钞票拿在手上,转变角度进行观察时,能够发现数字上的颜色会随着光线而变化。
通过这一系列的手艺,人民币基本就完成了,为了提高它的耐用率和流通时效,还会在已经制作好的人民币表层涂上一层保护膜,来提高其耐潮、耐污的能力。最后,只需要将印刷出来的纸币裁剪为单张纸币,就可以装箱入库。最后,通过银行流通到市面上供百姓交易。
三、中国印钞术的应用
到目前为止,全球拥有印钞技术的仅有50多个国家,而随着中国印钞技术的提高,许多国家还会请求中国为其印刷钞票,比如泰国、马来西亚、巴西、尼泊尔等。
尽管中国本土近些年来开始使用电子支付,纸币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但这并不代表着印钞技术的淘汰,我们仍旧能够承接外国钞票的印刷任务。
中国早期纸币的印刷需要通过其他国家来代为操作,比如在1897年,中国的通商银行成立后,由于大量白银流失海外,国内开始实行纸币。在当时,由于清政府的懦弱无能,中国的财政权被英国人所把持,因此,中国所发行的纸币也由英国代为印刷。
然而,中国人毕竟不是英国的本土人,英国人在制作钞票时根本没有考虑到防伪标志。
而且以当时的技术,人们对于伪钞也难以辨别,这就让某些人有机可乘。一名叫做中井义之助的日本人凭借这个漏洞,自行印刷了大量伪钞,并将其投放到中国市场上,一时真假货币混淆,引起许多人发声抗议。
他们开始拒绝使用通商银行所发行出来的钞票,并且将手中现有的钞票也要求兑换成银元。然而银元数量本就有限,要求兑换的人更是挤成一堆乱麻。最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商银行只好回收之前所发行的钞票,委托英国人重新印刷出一版具有防伪标志的钞票。
新中国成立后,整个国家百废待兴,货币和金融体系也急需整治。但当时中国的条件仍旧难以制造出一批具有优良防伪性能的纸币,为此不得不求助于苏联。
在当时,苏联所印出的卢布不仅造型精美,其防伪性能更是在世界排名一二。而中国的第一批人民币,也是在他们的手下诞生的。
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两国之间的往来逐渐淡化,到了1964年,中国境内发现了大批钞票,其数量总额要远超于印刷的数字。在经过鉴定后发现,这些钞票确实是真币,在当时有人怀疑是苏联通过印刷大批人民币来干扰中国市场,尽管没有实质上的证据,但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被他国掌握,毕竟还是不安全。
其实在这些年,中国的印钞技术也逐渐提升,有时还会为其他国家代印钞票。1957年,越南成为了中国印钞技术的第一个客户,如果现在翻到越南的旧货币,会发现在他的上面刻有中文式样的“越南民主共和”几个大字。
此后数年,中国也为阿尔巴尼亚、古巴、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印刷了数种面值的钞票。
这些国家之所以选择中国作为印刷钞票的厂家,不仅是因为中国比较守信,还因为其印刷成本较低,相对于其他国家更为便宜。毕竟,随着防伪技术的提高,其中所包含的人工成本、制作成本以及特有的防伪技术都需要耗费大量金钱,因此对于那些小国家来说,请人代为印刷会更加合适。
总结:
中国人民的智慧是不容小觑的,从那些遥远的神话中就足以折射人民的独特精神。比如盘古开天辟地的魄力;愚公移山的执着精神;大禹治水的超凡智慧。今天的人们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拥有的匠心和智慧都不曾消退。技术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时候,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