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秘籍

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李养民:加强科技创新,把智慧民航“蓝图”变为“实景图”-中国东方航空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公司

Nancy 0

本报记者 郭阳琛 张家振 上海报道

“民航行业要以智慧民航为抓手,实现高质量发展,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指示精神。”《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航”)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李养民围绕“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航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李养民。受访者/图)

李养民表示,加快建设智慧民航是实现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的必由之路。当前,民航业正在加速恢复之中,预计到2035年,航空运输规模还将增长1倍以上,基础设施保障、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相关问题亟待破解。

“新时代十年,智慧民航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航班正常率连续五年超过80%,全国251个机场实现国内航班无纸化便捷出行,购票环境持续优化,行李运输明显改善,机上Wi-Fi建设加快推进。”在李养民看来,下一步推进智慧民航建设,需要着眼打造智慧出行服务体系,提供全流程、多元化、个性化和高品质的航空服务新供给和综合性航空物流服务等方面。

事实上,中国东航一直走在建设智慧民航的前列。据李养民介绍,中国东航利用大数据,系统推进飞机减重节油精细化管理,优化航路计划和飞机配载,持续对运行参数进行监控、分析、反馈、改进,近五年的油耗指标连续下降,降幅达8.1%,累计节油45.1万吨。

与此同时,中国东航打造“数字化飞行员”项目,把握飞行的14个阶段特征,解析3800个参数,对飞行员进行运行分析和训练教学;采用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开发发动机智能孔探技术。

除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转型外,中国东航还与行业上下游合作伙伴积极联手推进智慧民航建设,让运行更高效。“航空公司在大型枢纽机场的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李养民表示,中国东航联合有关单位推出了“数字机坪”项目,对各业务条线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全流程的智能调配、智能监控,资源利用效率提升15%~20%。

因此,李养民认为,我国的智慧民航已经展现出美好前景,把“蓝图”变成“实景图”,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首当其冲的是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可控能力。加大研发力度,通过全行业的积极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

加快基础建设、打造智慧物流也至关重要。李养民建议,加强智慧安检、电子化运单、口岸联检设施建设,加强自动化仓库、机场冷库冷链设施、特种货物库区建设等环节,实现物流的全程追踪可视化改造,加快数字技术与航空物流应用场景的融合,提升航空货物的地面处理能力和效率。

“还要加快数据共享,构建大交通产业生态。”李养民表示,近年来,中国东航围绕交通出行的数据共享,率先破题探索,成为我国首家与铁路12306打通数据端口、实现空铁联运购票的航空公司。“但从整个交通体系来看,数据要素共通共享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对此,李养民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探索安全规范的数据跨界流动方式,提升全系统数据要素的共享性和普惠性,实现标准、管理、服务、信息“软联通”,加快实现一站式购票、安检互认、快速换乘、行李直挂等多式联运服务,构建立体化智慧化交通产业生态,让智慧民航建设的新进步新成就,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航空出行的新需要。

(编辑:张家振 校对:颜京宁)

影像仪测量

自动测量仪器

测量光学仪器

影像测量仪系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