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秘籍

两会连线什么样的军民融合才算“国家战略”?-湖南宜通华盛科技有限公司

winter 0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孟凡璐、王超

“一网飞架南北,连线代表委员”系列策划——

两会连线|什么样的军民融合才算“国家战略”?

近几年,“军民融合”话题很火,从以前“民参军”障碍重重、民企“报国无门”,到如今“民参军”障碍逐步清除、渠道日益畅通,可谓“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两个鸡蛋放在篮子里,是并存;打开了倒在碗中,是结合;再用筷子搅拌,是融合。当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这道“军民融合”大餐又是啥味道呢?

今日连线关键词:“军民融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实现融合深度发展?

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被称为中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元年,201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近平任主任。

2018年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组织召开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抓实干,紧抓快干,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推动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促进军民融合,“民参军”和“军转民”齐步走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长宋普选提出,我们要坚决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聚力建设打仗后勤,全力提供优质服务,大力推进军民融合,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保障。

顺丰大型无人机

今年1月,云南。某阵地雷达受损,急需更换部件。应急响应机制启动,南部战区空军某基地的军令层层传达,就近的空军某场站官兵准备好物资,运上的却并不是军机而是顺丰快递公司的无人机,6套雷达维修器材被顺丰小哥装进中型无人机吊舱,顺丰的飞手远程操纵无人机在人眼见不着的云间穿行。目的地在即,无人机下降至300米高度,投放吊舱,到达200米高度打开了降落伞。一台鱼雷般大小的铁疙瘩落地,离计划落点偏差不到50米。“亲,你的货到了。”1分钟后,雷达站官兵驱车前往,收取维修器材,监视空中不速之客的窟窿得以补上。

今年2月,黑河。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黑河好八连”官兵冒着严寒乘摩托雪橇在界江巡逻执勤。官兵们骑乘的“极地狼”摩托雪橇,是一款国产军民两用产品,具有速度快、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与以往乘马、徒步巡逻相比,大大提高了边防官兵的快速机动能力,深受巡逻一线官兵喜爱。

一南一北,祖国大地上如此的例子不胜枚举。近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民参军”迈上新台阶,其质量和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层级已经由一般配套产品向总体和分系统提升。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2017年9月下旬,“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五年的傲人成绩单上,有许多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的身影。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华龙一号、海洋石油981……如果说这些高精尖装备离普通人还比较远的话,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诸如长安汽车发动机、手机定位导航、车载导航……许多军转民产品已悄悄“飞入”百姓家。同年,军委装备发展部首次集中发布解密国防专利信息,国防知识产权信息平台2017年9月25日正式上线运行,揭开“睡美人”的面纱——军工突围,民企进军,“军转民”的窗户日渐敞开。

推进军民融合的竞争态势,“动了军工集团的奶酪?”并没有,反而因为军民协同创新,市场蛋糕做得更大了。有一个说法是技术同源、产品同根、价值同向。国防科技所拥有的一些核心技术、专利,共享到民用,必定提高效率。

示范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试验田”

全国人大代表、歼20飞机总设计师杨伟提到,成都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军工产业基础扎实、实力雄厚,并承担着许多国家重大军工项目,最有望成为示范区的突破口,“建设示范区,能够带动新经济形成新动能。”

安徽代表团建议,以合肥为中心,芜湖、蚌埠为补充,建设“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圈”,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军事战略通道,重点加强重要交通、信息基础设施,仓储、物流基地等物资储备设施,以及测绘、气象水文设施的军民共建共用,推动形成符合国家战略取向的军民融合空间布局。

示范区是怎么做的?在国家大力推行军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以十大军工集团为代表的军工企业纷纷走出“三线建设”战略中的二三线城市,涌向一线城市寻找合作的机会,制造业发达是他们的首选条件。

2017年8月3日,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在佛山市南海区正式成立。据悉,目前已在南海区规划有100亩的军民融合产业园,用以承接更多军民融合项目落地。

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到,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试验田”,要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任务,以破解影响和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为主攻方向,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企业放大眼光,军民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习近平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有代表提出军民融合推动源头科技创新发展。习近平强调,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引进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墨子号”卫星发射总指挥、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代表十分振奋,“我们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集中优势资源,继续巩固优势领域,进一步锁定‘领跑身位’。”

“X波段阵列天气雷达”长这样

可以提前22分钟预测到龙卷风,相比传统的多普勒雷达预测效率提升一倍之多……2017第三届珠洽会上,由顺德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带来的这台高约2米的“X波段阵列天气雷达”十分吸睛。该项技术是湖南宜通华盛科技有限公司与国防科技大学共同研发而成,开创了国内相控阵天气雷达的网络化先河,可以对短时临近天气进行实时监测,可用于军用、民用机场,以及重点城市军事演习地区。

军民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单从参会代表的案例上也能窥之一二:

这些年,西部战区陆军某测绘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明孝代表视野始终聚焦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发展战略。2013年,他将3D打印技术引入测绘导航领域,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幅3D地形图。在他看来,“军民融合不仅能高度整合资源,而且能实现人才的融合培养和科研成果的批量化生产,打通了科研助推战斗力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深化军民融合,用好国家创新能力,政府扮演什么角色?

如今军民融合走在深度发展的道路上,很重要的一点还是交流沟通,正如歼20总设计师杨伟代表提出的疑问:“军工不能全世界广播,我要干什么?需要什么技术?我欠缺什么东西?”无论是战略高度还是政策引领,都做了很多引导。但从操作层面来说,需要增强沟通机制,搭建一个沟通机制更落地的平台。“特别是地方政府、军方、管军工的国家政府机关要参与到这个平台。”

在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袁建良的家乡,国家开发银行总行与湖南省政府签订了《开发性金融支持湖南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意向为湖南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1000亿元授信支持,助力湖南做强做大军民融合文章。

但目前我国军民融合正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仍然存在着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思想观念问题和一系列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陆军勤务学院教授吴少华认为,要推动军民融合,必须强调国家主导,同时发挥市场作用,争取多元投资、多种力量、多种形式,来促进国防和经济建设。

关键时候政府要扮演操舵手,扮演热心肠、跑腿忙的“店小二”。军地各级部门充满温度的行动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防装备建设中来,既可以集全国之力、军民之力来推动国家的技术创新,让人民享受到科技创新的成果,也可以推动国防领域关键技术的解决。

刺激民营企业生产状态,掀起军民企业生产竞技大潮

以往,部队生产的皮靴、腰带等日用品为什么很受老百姓欢迎?军品受欢迎,是因为实惠、耐用,实惠、耐用,是因为产品背后有军用标准把关,标准严、指标高、质量好。近年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在许多细分领域,民营企业的产品技术已经达到或能够做到军用标准。在一些新兴领域,传统的军工企业反而落到了民营企业后面。

东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营区积极将其他快递企业的服务整合进驿站。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孙喆提到,哈尔滨市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向重点领域聚焦发力,瞄准“上下贯通、平战衔接、军地互联、分工协作”等要素,确立了“军需与民用一体、经济与战备兼容”的原则,军民融合发展势头良好。2017年,某部移防至哈尔滨,该市四大班子成员,第一时间登门问难、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部队训练场地、水电气、信息通联等保障难题,与有关部门一道筹措专项资金建成部队入城战备路。这几年,哈尔滨市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把人武部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主体布局之中,先后为10个人武部新建或置换营房,实现了要素齐全配套,寓办公、训练于一体的功能格局。

在市场经济刺激下,活跃着的市场运行模式,成了军民企业相互刺激、相互促进、增强技术提升、质量提高的庞大机遇。“戎装市民”与“基地化保障”,不正是“军民一体化”的生动写照吗?

打通助推战斗力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聚力人才融合发展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若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才济济的深圳还缺“三类人”,其中一类便是尖端国防军工技术专家。

武警警官学院科研学术处处长雷敏今年的提案是推动军地高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军事教育资源与地方教育资源,同属全民教育资源,军事人才和地方人才都是国家人才这个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要在具体培育方式实行合作式培育,聚焦紧缺专业、重点高校、优势学科,通过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参与重大活动、完成重大任务,锻造培养一批核心人才团队。

八一学院作为国家开放大学直属学院,从起步之初就是军民融合的产物,在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方面硕果累累。士官远程教育填补了我军远程教育的空白,有效缩短了我军与发达国家军队在远程教育上的差距,得到军地教育专家一致认可。

原国防大学副校长毕京京委员认为,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需要一大批爱融合、懂融合、会融合的管理者和专业人才,因此构建相应的培训体系非常迫切。要以创新和系统思维来谋划、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确保“融”得顺畅,“合”出高效。

军民融合就像充满韧性的杠杆,在“武器装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军事后勤”“新兴领域”等支点上,撬动量能巨大的地方资源要素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最终实现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最佳配置,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双向支撑拉动。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对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奔跑前行,寻找到一套合适施工方法。

下期聊什么,由你来做主,端端帮你带上会,你的声音很重要!

编审:张华婧 李景璇 任旭

作者:孟凡璐 王超

资料来源: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国军网等

影像仪公司

上海影像测量仪特价销售

ogp投影仪

影像仪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