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刘汉元与媒体交流光伏产业如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刘汉元公司治理的特点
3月1日,全国两会刘汉元代表媒体见面会在成都举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代表出席见面会。
刘汉元代表现场回答媒体提问
光伏产业如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是关注的热点,对此,刘汉元代表表示,在实现“双碳”进程中,化石能源消费量会大大下降,作为基础能源应用的量几乎会下降到约等于零。综合对比分析,光伏发电可能是未来一次能源的主要来源。研究报告显示,光伏发电将在未来一次能源中最低占30-40%,最高占60-70%,是未来占比最高的能源。中国光伏产业经过十余年发展,规模、成本、市场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22年,中国高纯晶硅全球占比达90%,硅棒、硅片占比97%,组件占比75%到80%。中国光伏产业不仅有效支撑了中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还让中国成为了牢牢牵引全人类能源转型的第一大国,中国制造、中国资本、中国技术成为了推动和引领全人类能源转型的第一主角。这对中国和全球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媒体见面会现场
针对抽水蓄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刘汉元代表表示,当前,不稳定性制约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储能的大规模应用将为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提供坚实保障。其中,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储能方式,储能成本在0.21-0.25元/KWh,相较其他技术成本最低。离河抽水蓄能又是未来发展抽水蓄能的最主要方向。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目前已发现的全球离河抽水蓄能站点达61.6万个,仅需其中不到1%的站点,即可支撑全球100%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对我国而言,占国土面积仅1%的浙江就有3200个潜在站点,具备1.1万GWh储能容量,足以支撑我国构建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我国有条件像兴建大型水利设施那样,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集中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用5到10年时间基本全部完成,率先构建起我国以抽水蓄能为主,电化学和其他储能方式为辅的储能系统,有力支撑我国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助力能源转型,同时拉动水泥、钢材、电气设备等相关产业发展。此外,离河抽水蓄能电站还能起到类似湿地公园的效果,可调节水库周围的大气,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
关于四川发挥水电优势,降低光伏企业电价成本,提升全球竞争力方面,刘汉元代表表示,经过10余年的发展,四川乐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成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在这个过程中,通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四川与江苏、安徽一起跻身我国光伏产业前三强。四川资源禀赋突出,不仅水电资源富集,甘阿凉和攀西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具备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的良好条件。据测算,仅需甘孜州总面积的2%建设光伏电站,1%的优质潜在抽水蓄能参与调节,即可支撑四川和重庆打造100%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有了产业和资源的支持,加快实现水光风储多能互补,推动川渝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将有力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有效解决清洁能源的生产和利用,实现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多重增收,使四川有条件在“十四五”“十五五”和整个碳中和路径上走在全国前列。
刘汉元代表接受媒体采访
对于民营经济在激活中国经济活力过程中的价值,刘汉元代表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当初鼓励万元户、十万元户,鼓励大家下海,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财富、尊重经济的时期。让大家放开了手脚,解放了思想,使中国经济从很低的水平,逐渐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此过程中,对创新产品、就业市场和企业以及企业家的认可鼓励,使企业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广泛释放,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如今,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社会各主体,保护大家的积极性,认可大家的价值,再一次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这些共识的形成、信心的打造,将有助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或者继续向好十年、二十年或更长时间。
今年是通威41年,对于企业如何不断穿越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刘汉元代表表示,首先要练好内功。任何一个产业,都要做精做专,做强了再做大。企业只有做到全行业成本最低、技术最领先、管理效率运行效率最高,再去做大,才具有基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要适当快速发展、控制风险、抓好机会,这是投资节奏的需要。此外,对于任何一个产业,都要看到这个产业是否可持续,未来发展空间有多大,以及进去后是否能在保持速度、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做到行业领先。在跑的时候能跑得起来,站的时候能站得住,过冬的时候有越冬的棉袄,任何时候这些都是民营企业穿越周期的根本方法。
2023年全国两会开幕在即,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代表将继续履职尽责,建言资政,围绕中国光伏产业良性发展、支撑双碳目标落地、优化储能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通威集团新闻背景资料
一、通威集团发展情况介绍
历经41年稳健发展,通威始终坚定不移深耕农业和新能源两大领域,已打造出水产饲料、高纯晶硅、高效电池三大全球龙头。农业方面,公司已形成1000万吨饲料产能,是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新能源产业方面,通威不断做强做大优势环节,制造端重点布局高纯晶硅、高效电池及高效组件,应用端着力打造“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2022年,通威股份市值最高突破3000亿元,荣列胡润世界500强、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品牌价值突破1600亿元,蝉联全球水产和光伏两大行业第一。
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游,永祥股份已拥有四川乐山、内蒙古包头、云南保山三大基地,已打造出全球单体规模大、综合能耗低、技术集成新、品质优的智能制造生产线,高纯晶硅年产能达到23万吨,出货量和市占率全球第一。永祥股份高纯晶硅核心技术已迭代升级至“第八代永祥法”,N型单晶99%以上,涵盖了电子级和太阳能级,纯度可达99.999999999%,实现了高纯晶硅“中国智造”。
在新能源产业链中游,通威太阳能拥有合肥、双流、眉山、金堂、彭山五大基地及通合项目,截至2022年底电池片产能规模已达70GW,连续7年成为全球产能规模和出货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太阳能电池企业。根据公司规划,2024-2026年,通威太阳能将形成130-150GW产能。
组件方面,2022年下半年,通威全面发力组件环节,加快全球布局,先后中标华润、大唐、国家电投等一连串大单,并与多家全球可再生能源产品分销商达成合作。通威高效组件现有年产能14GW,随着通威盐城、南通等组件基地的投产达产,预计2023年底合计产能达80GW。同时,通威自主研发的TNC高效电池技术获评2022年度“零碳中国”十大创新技术,通威高效组件登上全球光伏一级组件制造商榜单,展现了通威新能源产业稳健的发展态势和竞争实力。目前通威组件产品远销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为能源转型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在新能源产业链终端,通威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融合,于全球首创“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国土资源的高效复合利用,大幅提升单位面积国土的价值输出。在国家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指引下,通威坚持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探索“产业园+产业链”模式,推进三产融合,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再提升,以及地方经济、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多赢。目前,通威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建设51座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电站,累计并网规模超3GW。
二、我国光伏行业关键数据分享
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光伏发电成为最方便、最经济、最用之不竭的能源。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全球领先的完整光伏产业链,资料显示,欧美日韩近几年使用的光伏产品70%—80%由中国制造,中国制造占全球光伏产量的75%—80%。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光伏制造业、光伏发电装机量、光伏发电量均位于世界首位,引领全球能源转型。中国光伏产业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亮丽名片。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过去十多年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降到0.3元/KWh以内,预计“十四五”期间将降到0.25元/KWh以下,低于绝大部分煤电。如进一步考虑生态环境成本,光伏发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仅需西部国土面积的1%-2%发展可再生能源,即可满足双碳目标下我国未来一次能源消费的大部分生产和供应。
在电网稳定性方面,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储能的大规模应用也将为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提供坚实保障。其中,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储能方式,储能成本在0.21-0.25元/KWh,相较其他技术成本最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报告显示,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容易、更便宜,所需的发电和平衡技术都是现成的,经济性、技术层面已经没有障碍。仅需全球土地面积的0.1%发展光伏、风力发电,配合抽水蓄能,即可实现全球用能100%由可再生能源供应。其中,离河抽水蓄能又是未来发展抽水蓄能的最主要方向。目前已发现的全球离河抽水蓄能站点达61.6万,其储能潜力约为2300万GWh,仅需其中不到1%的站点,即可支撑全球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对我国而言,占国土面积仅1%的浙江省就有3200个潜在站点,具备1.1万GWh储能容量,足以支撑我国构建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
我国有条件像兴建大型水利设施那样,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集中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用5到10年时间基本全部完成,同步甚至适度超前于电网的改造升级,率先构建起我国以抽水蓄能为主,电化学和其他储能方式为辅的储能系统,有力支撑我国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助力能源转型,同时拉动水泥、钢材、电气设备等相关产业发展,为稳增长、稳就业、促投资提供坚实支撑。
对此,刘汉元代表指出,未来30年左右,以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为代表的绿色转型,将在国内形成百万亿人民币、全球形成百万亿美元的产业规模。过程中,既不额外增加国家负担,还能有效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带动就业,推动我国经济适度快速发展,并且彻底解决雾霾以及资源和环境不可持续问题,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我国“风光”产业走向世界,不但大大加快了发达国家能源转型速度,更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广大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全新发展路径,帮助他们跨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步踏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作为全球农业和光伏行业龙头企业之一,通威正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为能源革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和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提前实现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