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闻喜籍亿万富豪,同样的资不抵债,李兆会逃亡,赵恩龙跳楼-多少人叫成鑫龙
引子
谁都想发达,没有人会嫌钱多!
财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个人努力打拚得来的,创业不易呀!
有钱很好!有个企业家说过:有钱就能实现心中愿望,没有钱啥也不是。这话说得太对了!那个王思聪风流快活、为所欲为,不正是恃着家里有几个钱吗?
今天有钱,不见得明天还有钱!这就是所谓的守业问题。创业不易,败业却是容易。所以,有钱人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每天轻松快活,他(她)想的东西多呢。
前两年,万达集团陷入债务危机,估计王健林那时颇感头疼吧?!
如今,恒大集团岌岌可危,许家印必然焦头烂额了。
可喜的是,王、许两位都是幸运儿!王健林恢复了元气,许家印的底气还在。
我所说的这两位山西省运城市闻喜籍老乡就没这么好运气了,一位选择逃避藏匿,做缩头乌龟,誓不见人;一位选择跳楼,一命呜呼,一了百了!
逃亡者李兆会
李兆会出生于1980年,是一个富二代,是个守业者,家业是父辈李海仓创下的。
李海仓1955年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乡下,兄弟姐妹多,家贫,书自然读不了多少。
上世纪7、80年,我国的改革开放揭开大幕,正值青壮年的李海仓便成了我国农村的第一代私营业主(即生意人),得益于国家的大好发展形势,以及个人的艰苦打拚,到2000年,他一手创办的山西海鑫钢铁集团己成气候,颇具规模。
2003年初,48岁的李海仓突然死于非命。
走得太突然了,而且,正值壮年的李海仓也根本还没想过要做些所谓的后事安排。正在海外留学的独子李兆会匆匆赶回来,毫无准备地接过家族重担,此时他才22岁,没有工作经验,更没有社会经验。
年纪轻,阅历少,不等于没主见!在国外见过“世面”的李兆会很有“主见”:轻视父辈的立家、发家之本“钢铁行业”,大举进军资本市场。
李兆会的富家公子派头大,盛气凌人,况且在家族企业里大权独揽,将别人的劝说、建议当耳边风,一意孤行。
能力不强,却好大喜功,加上一些大环境因素,如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到2012年初,李兆会遭遇惨败,家族企业“海鑫集团”负债累累,自己力主的资本市场巨亏,此时他才如梦初醒,但后悔莫及。
2014年,李海仓努力打拚得来的海鑫集团被债主收购走了。
家业没有了,而且还背负巨额债务,怎么办呢?
李兆会选择逃避藏匿,从2014年下半年起,李兆会就如同人间蒸发一样,无影无踪了。
跳楼者赵恩龙
赵恩龙也是山西省闻喜县乡下人,出生于1953年,和李海仓是同辈人。
运城
赵恩龙有2个妹妹1个弟弟,那个时代,乡下家庭大多数是多孩子,自然是家贪了。
赵恩龙读完中学后,进入体制工作,1971年,年仅18岁的他成了运城建筑公司木工。由于思想先进,工作出色,3年后,他得以调入运城市建委,又过3年,当上了建委办公室主任。
不久,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了。赵恩龙也成了家,有了一个胖小子。
1983年,运城市建委创办了一间印刷厂,由赵恩龙兼任厂长。赵恩龙经营有方,印刷厂的生意很好!
正当赵恩龙得意洋洋、踌躇满志时,出问题了,他的妻子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违反计划生育,这在当时是很严重的事。
由于有了经营工厂的丰富经验,赵恩龙无需怎么考虑,就决定辞职“下海”,此时是1987年,他34岁。
赵恩龙借钱开办印刷厂,熟门熟路,所以他赚到钱,不久又开办一家文化用品厂。
经过5年打拚,赵恩龙赚到了不少钱。
1992年,赵恩龙进军餐饮业,投资数百万元在运城开了一家“北京火锅店”,这是运城的第一家火锅店。独门生意,每天都客似云来。
到1996年,赵恩龙在北京、太原、霍州等地开了多家分店。并且,还在太原开了一家档次较高的酒店“太原河东酒店”。
此时,43岁的赵恩龙己经完成了原始资金积累,成了千万富豪,在运城乃至山西省都颇有名气了。
当掌声响起,舞台上的人往往飘飘然,赵恩龙正是如此,而且,此时他43岁了,有了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那时,电解铝行业正是“新兴产业”,赵恩龙决定介入,进军实业,他先是建了家焦化厂,效益特别好。于是,1998年8月,赵恩龙加大投资,成立运城市鑫龙稀土矿山有限公司。
从1998年8月起,赵恩龙的企业进入快进、猛进的高速发展时期,到2003年下半年,仅仅5年间,他的鑫龙集团成为了跨行业、跨区域、多品种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业务涉及生物、医药、房地产、矿业等,拥有4家控股公司及4家关联公司。
这4家控股公司是
运城鑫天利经贸有限公司
长沙医药有限公司
湖南中达制药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旭日科贸有限公司
4家关联公司是
运城碧海花园有限公司
太原河东酒店有限公司
运城金属镝分厂
北京科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赵恩龙成为亿万富豪,名声大振,风光无限!
比如,2000年,他斥资4亿多收购运城建材厂、碳素厂,并征地300多亩,组建运城市鑫龙碳素有限公司。开业当天,省市领导亲临剪彩,赵恩龙得意非常。
又比如,2002年,赵恩龙斥资8000多万元,建设产能20万吨的煅后焦(电解铝原材料副属产品)加工厂,号称“全国最大煅后焦生产基地”,各类媒体广泛报道,赵恩龙就有君临天下的感觉。
企业发展迅速,资金从何而来?尤其是,电解铝及房地产都是需要大量现金流的。显然,赵恩龙的原始积累资本远远满足不了。
1、银行贷款。赵恩龙名声响,企业派头大,所以各类银行纷纷开绿灯;
2、企业及私人借款;
3、拖延应付款。不知底细的人,又怎么能够知道光鲜的企业说跨就跨呢?
其实,作为当家人的赵恩龙在2003年初就知道企业隐患了,不过,场面己经展开,不能收手了,能做的就是在心中祈祷上苍了。
2004年初,厄运来临。
由于这些年我国经济过热,我国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赵恩龙的两大版块电解铝及房地产就属于严控行业。银监会对信贷资金专项调查。
拿不到银行新的贷款了,赵恩龙的资金链随即断裂!
没钱就什么都办不了!
工程项目停工,工厂停业,债主上门,尤其是大债主银行上门。
大家都希望鑫龙集团不倒掉,但是大家都不愿给它生路!
当各路人马都在试图保障自身利益时,赵恩龙深知企业己严重资不抵债,不再有回天之术了,2005年1月,他从集团办公室的窗口一跃而下,霎时阴阳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