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秘籍

「连载」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一期一卷 李明仲八百二十周忌之纪念

Lisa 0

故书雅记所传,其人能浚发巧思,以其饬材庀事前民利用之方,诏迪后世者,盖不鲜矣。然工倕之辈,能制作而未尝着书。张衡杜预之徒能着书,而亦未尝着专于工事之书。其究也,传其人而不传其学,传其人之学而不能传奇所处时代之学。《周礼?考工记》为先秦古籍,殆无可疑。有此一篇,吾曹乃得稍稍窥见古人制作之精宏与先哲立言之美。斯固弁冕群籍,凌轹百家,言营造学着,所奉为日星河岳者也,亦越千有余载,嗣响寂寥。然后得有宋李明仲先生,茂挺异才,绍扬绝绪。本其天授之魁奇,益以毕生之研讨,上导源于旧籍之遗文,下折中于目验之时制,岿然成一家之言,褏然立一朝之典。盖犹尼山六艺,待郑君而训故始定,待朱子而义理始明。不因遗续之荒坠,不见掇拾董理之功,不有中天一柱之崔巍,亦不见洪河九曲之浩渺。先生实我营造学社中之郑君朱子矣。

顾修宋史者,不为先生立传,修四库全书者,虽知先生有营造法式一书,而未能曲尽表章之力。于是先生之书,几于佚而仅存。先生之事实,竟荒理而不获襮白。近十年间,同辈相将,刊布原书于前。搜获先生墓志稿于后。虽遗蕴尚多,而大体已立。国中好古之士,以逮城外群英,渐无不知有先生者。缅惟先生之没,实当有宋大观四年二月二十九日壬申。(1110年3月21日)其既于今,则八百二十年矣。中国营造学社恭承先生之嘉惠,华获有所藉手。爰始爰谋,是则是效,实惟先生之遗风,有以起导而振厉之。所愿式凭灵爽,克浚新知。先生未竟之业,克光大于无垠;先生不朽之称益昭乘于来许。敢因此日,略次先生行谊,与先生之所以岿然天壤者,用谂当世,兼志景行。

明仲之时代

我国文化至而如日中天,迨至昭宗徙东都,梁晋两朝复徙汴京,盗贼干戈,迄无宁岁。声明文物,埽地尽矣。宋氏兴于仓卒,其君相安于苟简,其人民习于夸毗,无可大可久之志。其学术思想,则趋于空疏褊隘,亦无复前此精宏之观。其于制作之事,宜乎不复措意。自其开国,凡五传而得神宗,以桓桓之英辟,遇名世之贤辅。王荆公安石实能贯穴今古,斟酌时宜,振举国垂暮之精神,谋百度一新之制作。不华朝野沓泄之风积重难返,惮于兴革,怨讟鲧兴。神宗甫没,而元佑之治,复从其朔。然熙宁元丰之变法,成效固在,不能以党见尽掩其功。于是又有绍圣崇宁两朝之绍述。故有宋当十一二世纪之间,实为急进保守两党,迭为消长之会。其一种势力,谋向上与对外之发展,以立长久之基。其它一种,则谋现状之维持,而华偷安之可恃。卒之崇宁以后。前者既不能贯澈初衷,以精心达其蕲向;后者亦误于恣意牵掣,以私见坏大局。中华大国之风,洎南渡以来。几乎泯矣。

明仲先生之少也,及见熙丰之盛。其入仕之始,虽当元佑初元,而营造法式之成书,实萌芽于元丰,而成熟于元符。先生之躬典大役,又皆在元符崇宁之世。综观前后,先生之思想,必于熙丰为近。而事业之成就,必受熙丰变法之影响,决无可疑。顾盛名所以虽美弗彰。则亦宋以来排抵熙丰变法,积非胜是之故也。熟知先生之时代背景,而先生之志事所以足重者可以了然矣。

明仲之家世及经历

先生为郑州营城人(今河南郑县)。据墓志(见程俱北山小集中)其曾祖惟实,故尚书虞部员外郎。祖惇裕,尚书祠部员外郎。父南公,生于真宗之末(据宋史三五五本传,卒年八十三。又据墓志:明仲以大观初丁父忧。知当生于是时。)进士及第,历浦阳令,提举京西常平,提点京西河北刑狱,京西转运副使,入为屯田员外郎,再为河北转运副使,加直秘阁,知延安府,进直龙图阁,擢宝文阁待制,知瀛洲,拜户部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历知永兴军,成都真定河南府。郑州,擢龙图阁直学士。

南公有子,知名者二人。长曰譓,附见南公传中。亦第进士,知章丘县,迁河东陕西转运判官。建永泰陵。起复母丧。使京西(建永泰陵是元符三年事。明仲是时三十余矣)。后命终制,以直龙图阁,知熙州。后为陕西转运使,显谟阁待制。历数郡卒。次即明仲先生也。名不见于宋史列传。据四库总目,陆友仁研北新志云:诫,字明仲,而书其名作诫字。然范氏天一阁影抄本及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俱作诫字。见程俱北山小集,有为傅冲益作先生墓志,确为诫字。

先生少年时事,不可考矣。据墓志:元丰八年,哲宗登大位,以父为河北转运副使。奉表致方物恩补郊社斋郎。按宋史职官志选举志,大臣子弟荫官,初试郊祀斋郎,年逾二十,始补官。准此言之。先生奉表入京,年在二十以外。由是调曹州济阴县尉,迁承务郎。元佑七年,以承奉郎为将作监主簿。绍圣三年,以承事郎为将作监丞。元符中,迁宣义郎。崇宁元年,以宣德郎为将作少监。二年冬,以通直郎为京西转运判官。不数月,招入为将作少监。辟雍成,迁将作监。再入将作,又五年。迁奉议郎,再迁承议郎。三迁朝奉郎,赐五品服。四迁朝奉大夫。五迁朝散大夫。六迁右朝议大夫,赐三品服。七迁中散大夫。大观元年丁父忧,服除。知虢州。未几疾作,遂不起。时大观四年二月壬申也。注一

(注一) 按陈垣中西回史日历,甲子表第十八。大观四年二月壬申,为二月二十九日。当西历一千一百年三月二十一日。

明仲之建设

观此上所述,则知先生毕生精力,萃于将作之工。试取汴京建置之沿革而考之,向者已言朱梁石晋两度迁汴。然当四郊多垒之际,其规模之急就,必远逊唐代东西二京,固不待言。宋祖肇王,志在苟安,不遑远略。观其营筑汴城,仅为防限敌骑巷战之计,即知其无瞻言百里之概。注二故其宫室库陋,雕饰简略。宋人奉使入金,辄精怪于其国宫阙台殿之壮丽。历来记乘,此类多矣。注二 吾曹追较唐宋两朝建筑知识之程度,宜知盛唐之风,逮宋而绝。下及靖康降北,则累代仅存之法物重宝。名工世匠,一举而移隶女贞。中国文化重心,久已不在南而在北矣。注三故论先生之身世,当知北宋汴京之建置制度,正当萎落之期。先生者,盖天毓其人于不绝如缕之际,付以补苴张皇,守先待后之任者也。过此以往,亦非先生所及知。吾人固不敢谓先生所代表者,即吾国文化之精粹也。

(注二)

《桯史》【开宝戊辰,艺祖初修汴京。大其城址。曲而宛如蚓诎为。耆老相傅。谓赵中令鸠工奏图。初取方直,四面皆有门。坊市经纬其间。井井绳子。上览而怒,自取笔涂之。命以幅纸作大圈。纡曲纵斜。旁注云:依此修筑。故城即当时遗迹也。时人咸罔测,多病不宜于观美。熙宁乙卯,神宗在位。遂欲改作。览苑中牧豚,及内作坊之事。卒不敢更。第增陴而已。及政和间。蔡京擅国。亟奏广其规,以便宫室苑囿之奉。命宦侍董其役。凡周旋数十里,一撤而方之如矩。墉堞楼橹,虽甚藻饰,而荡然无曩时之坚朴矣。一时迄功。第赏侈其事。至以表记两命词科之题。概可想见其张皇也。靖康戎马南牧,粘罕斡离不。扬鞭城下,有得色,曰是易攻下。令炮四隅,随方而击之。城既引直。一炮所望,一辟皆不可立。竟以此失守。艺祖沉几远睹。至是始谂。】

(注三)

《揽辔录》【循束西御廊北行。廊几二百间。廊分三节。每节一门。将至宫城,廊即东转。又百许间。其西亦然,亦有三门,出门中驰道甚阔,两旁有沟,上植柳。廊脊皆以青琉璃瓦覆°宫阙门皆用之。遥望前后大殿屋崛起处甚多。制度不经,工巧无遗留力。】

《北行日录》【又遇龙津桥,二桥皆以石栏,分为三道。中道限以护阱,国主所行也。龙津雄壮特甚。中道及扶栏四行,华表柱皆以燕石为之,其色正白,而镌镂精巧,如图画然。】

《海陵集》【燕京城内地,大半入宫禁。百姓绝少。其宫阙壮丽。延亘阡陌,上切霄汉。虽秦阿房汉建章,不过如是。】

又按《日下旧闻考》引《金图经》【亮欲都燕。遣画工写京师宫室制度。阔狭修短。尽以授之左相张浩。】又《揽辔掾》【金朝北京营制宫殿,其屏扆窗牖,皆破汴都辇致于此。汴中宫匠,有名燕用者,制作精巧,凡所造,下刻其名,及用之于燕,而名已先兆。】是汴京制度,仍有存于金源者。

虽然,熙孪以还。视北宋初年。盖差有进步矣。此盖缘承平日久,物力亨豫,故一时风尚,渐趋于黼黻雕绘。历史进化之自然,固应尔尔。昔之论史者,竞蔽罪于徽宗,谓其纵奢靡以致亡国,非探本之论也。营造法式之奉敕编修,以及其他兴筑之渐繁,其见端矣。综先生一生所任之工役,条举如次,系以考证,可览观为。

(一)五王邸

据墓志云【元符中,建五王邸成。迁宣义郎。又云:其迁承议郎,以龙德宫棣华宅。】

按:棣华宅,为哲宗诸弟而立。神宗十四子,弟六为哲宗。以下价倜佖伟佶侯似偲。虽有八人,而有早卒者。盖元符中现存者,并徽宗共有五人。故曰五王。墓志所谓棣华宅及五王邸及元符三年法式结衔所谓营修盖皇弟外第者,皆是一事,特名称不同耳。

(二)辟雍

据墓志【辟雍成。迁将作监。】

按:《宋?东京考》【崇宁元年。命将作少监李诫。即宫城南门外,营建外学。赐名辟雍。外圆内方,为屋千八百七十二楹。】

(三)尚书省

据墓志【其迁奉议郎,以尚书省。】

按:《可谈》云:【元丰间移尚书省于大内西坊。近西角楼。人呼为为新省。崇宁间,又移于大内西南。】

又《涌幢小品》云:【靖康元年,尚书省火,延及各署。折省中石碑,掷火中,遂息。】

(四)龙德宫

据墓志【其迁承议郎,以龙德宫。】

按:《枫窗小牍》:【景龙江北有龙德宫。初元符三年,以懿亲宅潜邸为之。及作景龙江夹岸,皆植奇花珍木。殿宇比比对时。中途曰壶春堂。绝岸至龙德宫。岁时次第展拓,后尽都城一隅为,名曰撷芳园,山水美秀,林麓畅茂,种观参差,犹艮岳延福也。】

又按:《王氏画苑》(宋东京考引)【徽宗建龙德宫成。命待诏图画宫中屏壁。皆极一时之选。上来华,一无称。独顾壶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问画者为谁。实少年新进。上喜赐徘,褒锡甚宠,皆莫测其故。近侍尝请于上,上曰:月季鲜有能画者。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此作时日中者,无豪发差。故厚赏之。】

龙德宫盖创始于哲宗元符三年,故列在棣华宅之前。至徽宗画月季一事,则在展拓以后。

(五)朱雀门

据墓志【其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以朱雀门。】

按《宋史?地理志》【朱雀门,宋东京旧城南面之中门也。太平兴国四年始改今名。】

又按墓志【尝纂重修朱雀门记以篆书丹以进。有旨勒石朱雀门。】

(六)景龙门九成殿

据墓志【其迁朝奉大夫,以景龙门、九成殿。】

按《宋史?地理志》【延福宫,东景龙门桥,西天波门桥。二桥之下,叠石为固,引舟相通。而桥上人物,外自通行不觉也。名曰景龙江。】又按《地理志》【政和五年,作上清宝箓宫,在景龙门东,对景辉门,又开景龙门城上,作复道,通宝箓宫,以便齐醮之路。徽宗数从复道上往来。是年十二月,始张灯于景能门上下。】

以上所记,虽系李氏物故后之事,但由此可知景龙门工作,重要而繁复。

又按《宋?东京考》【九成殿,崇宁元年,方士魏汉津,请备百物之像,铸九鼎。四年三月,九鼎成。诏于中太一宫南为殿,以奉安九鼎。】此殿复拓为宫。通鉴有帝华九成宫,行酌献礼之语。盖初建时只名为殿,先生为初建时工官也。

(七)开封府廨

据墓志:【其迁朝散大夫,以开封府廨】

按《宋?东京考》引《秘笈新书》:【崇宁三年,蔡京乞罢权知府,置牧尹各一员,专总府事。牧以皇子领。尹以文臣充。】意此时官制新改。故府廨有新建之事也。

《东京考》又云:【开封府治,在京城内浚仪街西北。】即唐旧汴州也。

又按《图书集成·开封府部汇考》【元祜六年冬十二月,开封府火。据此,则崇宁之修廨亦以此也。】

(八)太庙

据墓志:【其迁右朝议大夫,赐三品服,以修奉太庙。】

按《宋史一○六·礼志》【崇宁三年,礼部尚书徐铎言:唐之献祖中宗代宗,与本朝僖祖,皆尝祧而后。今存宣祖于当祧之际。复翼祖于已祧之后,以备九庙,礼无不称。乃命铎为修奉使,增太庙殿为十室。四年十二月,复翼祖宣祖庙。行奉安礼。】

(九)钦慈太后佛寺

据墓志:【其迁中散大夫,以钦慈太后佛寺。】

按《宋史?后妃列传》【钦慈陈皇后,乃徽宗生母,卒年三十二。时徽宗尚未登基。其皇太后。乃徽宗初即位,建中靖国元年所追册。时徽宗方二十岁。此佛寺盖追慕所作。

(十)营房

据营造法式结衔,有专一提举修盖班直诸军营房等一语。知先生时总此役。

按《宋史?兵志》【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殿前侍卫。二司总之。其最亲近扈从者。号诸班直。】此班直之由来也。

(十一)明堂

据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崇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宰相蔡京等进呈库部员外郎姚舜仁,请即国丙已之地建明堂。绘图以献上。上曰:先帝尝欲为之。有图见在禁中。然考究未甚详。仍令将作监李诫同舜仁上殿。八月十六日,李诫姚舜仁进明堂图。】又据《宋史一○六·礼志》:【议上。诏依所定营建。明年以慧星出东方罢是】。是明堂之议,先生亦与闻之也。

营造法式之成书与其价值

据影宋本营造法式卷首,有先生请镂版札子一通云:【契勘熙宁中,敕令将作监编修营造法式。至元佑六年方成书。准绍圣年十一月二日敕。以元佑营造法式只是料状,别无变造用材制度,其间工料太宽,关防无术,三省同奉圣旨。着行重别编修。】详究此段,知营造法式之奉敕编修,实在熙宁之岁,神宗临御之初。临川当国,百度维新。整饬庶官,修明大法。其注意考工,不遗一物如此。信非令主贤佐之遇合有时,不能有此。哲宗绍圣中,主张绍述,一反元佑之政。故不满于元佑成书,而必令先生重修。考先生入仕将作,在元佑七年。固知第一次营造法式之成,先生绝未与闻。而今本之成,实全出先生之手也。

再观札子。奉敕重修,是绍圣四年事。其下继云【臣考究经史群书,并勒人匠,逐一讲说,编修海行营造法式。元符三年内成书,送所属看详,别无未尽。】是费时三年有奇。其博综群书,折衷时制,讨论缀拾之勤,实事求是之意,概可见也。

先生撰书旨趣体例,见于看详之末。其略曰【看详先准朝旨。以营造法式旧文,只是一定之法。及有营造位置,略皆不同。临时不可考据,徒为空文,难以行用。先次更不施行,委臣重别编修。今编修到海行营造法式,总释并总例,共二卷,制度一十五卷,功限一十卷,科例并工作等第共三卷,图样六卷,日录一卷,总三十六卷,计三百五十七篇,共三千五百五十五条。内四十九篇,二百八十三条,系于经史等群书中检寻考究,至或制度与经传相合,或一物而数名各异,已于前项逐门看详立文外。其三百八篇,三千二百七十二条,系自来工作相传,并是经久可以行用之法。与诸作暗会经历。造作工匠,详悉讲究,规矩比较。诸作利害,随物之大小,有增减之法。各于逐限制度,功限料例内,并行修立,并不曾参用旧文。即别无开具看详。因依其逐作造作名件内,或有须于画图内,可见规矩者,皆别立图样,以明制度。】

又据《进书表》云:【臣考闻旧章,稽参众智。功分三等。第为精粗之差。役辨四时,用度长短之晷。以至木议刚柔而理无不顺。土抨远迩而力易以供。类例相从,条章具在。研精覃思o顾述者之非工。按牒披图,或将来之有补。】

又据墓志:【时公在将作且八年。其考工庀事。必究利害。坚窳之制,堂构之方,与绳墨之运,皆已了然于心°遂被旨着营造法式。书成,凡二十四卷。诏颁之天下。】

兹更举逐卷所载,大致说明。

第一二卷。为总释。凡建筑上之通名,群书所恒用者,荟集而诠释之。以求其正确。附总例。则以说明算术定例,及当时功限格令等。第三卷,为壕寨及石作制度。第四五卷,为大木作制度。第六七八九十十一诸卷,为小木作制度。凡屋宇之结构属之大木作,凡门窗栏槛装钸器用属之小木作。第十二卷,为雕作旋作锯作竹作制度。第十三卷,为瓦作泥作制度。第十四卷,为彩画作制度。第十五卷,为砖作窑作制度。第十六至二十五卷,为诸功限。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卷,为诸作料例。第二十九至三十四卷,为诸睹作图样。

更总摄其大纲。则其第一步为名例,第二步为制度,第三步为功限,第四步为图样。程次井然,苞举无剩。约举其书,盖有四为。疏举故书义训,通以今释。由名物之演嬗,得古今之会通。一也。北宋故书,多有不传于今者。本编所引,颇有佚文异说足资考据。注四 二也。凡一物之制作,必究宣其形式,尺度程序,咸使可寻。由此得与今制相较,而得其同异。三也。所用工材,虽无由得其价值,而良窳贵贱,固可约略而得,四也。程功之限,雇役之制,般运之价,兼得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五也。华纹形体若拂菻狮子频伽化生之类,得睹当时外族文化影响,六也。

(注四)张金吾影宋写本《营造法式》闻筝道人跋【右李诫营造法式三十四卷,看详一卷,目录一卷。小琅环福地影宋写本小琅环主人之所藏也。周官考工遗意具见于此。其中援引典籍,至为赅博。颇足以资考订。即如看详卷内引通俗文云屋上平曰陠必孤切。按臧镛堂刊辑本通俗文,止举御览所引屋加椽曰橑一条。广韵所引屋平曰廜□(广+稣,音苏)一条°今当以屋上平曰陠一条增入。又看详卷内引尚书大传注云:贲,大也。言大墙正道直也°今本尚书大传注云贲大也,廧谓之廧,大廧正直之廧。其文微异,当两存之。又看详卷内引周髀算经云:矩出于九九八十一。万物周事而圆方用为。大匠造制而规矩设为。或毁方而为圆,或破圆而为方。方中为圆者,谓之圆方;圆中为方者,谓之方圆也。今本周髀算经,九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之下无万物周事至谓之方圆也四十九字。是则可补今本周髀之脱佚者矣。以上数端,若无李诫斯编,安所据以证明之。宜小琅环主人之珍秘之也。】

不惟此也。吾曹读营造法式,而知北宋建筑之风格,有以异于其他时代也。第一,知北宋疆土削蹙,鲜域外之交,不能广取瑰材,以成杰构。燕云既不隶版图,褒斜巴蜀之木,又罄于汉唐累代之撷取。海南异值,复艰于运致,材木之窘乏,殆无逾此时。观法式卷四云: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其第一等,不过广九寸厚六寸。殿身九间至十一间。则用之。以此推之,其局促可想,不似有明能取海南之香木,有清能取远东之黄松。地不爱宝,以成其鉅丽也。注五第二,知宋代黄金竭乏,素有销金之禁。故彩画制度中,绝少金饰。观法式全书,止于第十四卷中衬地之法,有贴真金地一条,至装金镂错乃绝未之及。至于珠玑琼玉之饰,更无论矣。班孟坚赋,所谓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珰。此风至宋而不复睹。即金元以来,金碧莹煌之象,彼时亦未之能及也。注六

(注五)《容斋三笔》【真宗以符瑞大兴土木之役。所用有秦陇岐同之松,岚石汾阴之柏。潭、衡、道、永、鼎、吉之梌柟槠。温、台、衢、吉之梼,永、澧处之榇樟,潭柳明越之杉。】观此则知其取材之广,不过于此矣。

(注六)《宋史?神宗纪》【熙宁元年,禁销金银饰。】

又《孝宗纪》【隆兴元年,申严铺翠销金之禁。】

《燕翼贻谋录》【八年(大中祥符)三月庚子又诏,自中宫以下衣服并不得以金为饰。应销金贴金缕金闲金戗金圈金解金剔金燃金陷金明金泥金榜金背金影金阑金盘金织金金线皆不许造。然上之所好,终不可得而绝也。】

第三,知徽宗之崇尚花石。以圆林山野之景,见其别裁雅调。亦为吾国建筑风格一大变革。法式成书虽在大观以前,然第二十七卷,已有垒石山泥假山盆山诸法,又观彩画图样,以淡雅为宗,知风气之有开必先也。注七

(注七)《宋?东京考》引《宋史?笔断》【既而作万岁山,运四方花竹奇石,积累二十余年。山林高深,千岩万壑,麋鹿成群,楼观台殿,不可胜纪。又令苑囿为白屋,不施五采。多为村居野店之景。】

自考工记以后,未见工书,更未见专言建筑之工书。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世谓喻皓木经,极为精辟。此书盖过之。】(四库总目误引为陈振孙《书录解题》)木经既已久佚,注八则此书尤为星凤之仅存。当时宋氏君臣固尚知爱护。据《进书札子》称:【窃缘上件法式系营造制度工限等,关防功料最为要切,内外皆合通行。臣今欲乞用小字缕版,依海行敕令,颁降取进止。正月十八日。三省同奉圣旨依奏。】是为崇宁刊本之由来。又据影写本跋语云:平江府,今得绍圣营造法式旧本,并目录看详,共十四册。绍兴十五年五月十一日校勘重刊。是为绍兴重刊本之由来。崇宁本必毁于靖康之乱。而绍兴本,殆亦于宋元间散失殆尽。据焦竑《经籍志》:着录此书,知明万历间,明内府尚有现存之本。今之残页,似即此本所出。《四库全书》据范氏天一阁藏本,着录于政书类,复检《永乐大典》,补其错漏,稍成完璧。顾书藏天府,人间末由流布。道光辛已,张蓉镜有手钞一本。其跋云:营造法式自来筑既佚,世间传本绝稀。相传钱氏述古堂有影宋钞本,求之不得。庚辰岁,家月霄得影写述古本,于郡城陶氏五柳居。假归手自影写云云。于是有清末季,江苏图书馆有张氏影宋本,其真为原影本与否,不可知。而今日尚能公诸人间者,惟此与四库本而已。

(注八)按:喻皓事,历见《归田录》、《杨文公谈苑》、《玉壶清话》、《后山从谈》、《梦溪笔谈》、《佛祖统记》等书。其名或作预皓,或作喻浩,或作喻皓。故事流传颇杂神话,《归田录》载其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今无传本。

然此两本,终未为世人所属目也。民国八年,启钤在南京图书馆,瞥见此书,惊异宝爱。亟以付之影印。传播始渐广。然夺误颇甚,理董维艰。心知发扬之有待也。更越六年,爰属盾陶君湘,取文渊、文溯、文津三本。暨吴兴蒋氏密韵楼藏旧本互勘,缺者补之。误者正之。明知其误,而无可依据者,则仍之。于是渐可绎读。遂仿崇宁残本板式精缮锓木。复以大木作制度,最为结构之主要,爰觅旧京承辨官工之耆匠贺新赓等,按原书第卅三十一两卷,大木作制度名目,绘今制图样。俾得对勘之便。又原书第三十三、三十四两卷,为彩画作制度,仅注色名。无由张显。亦为按图傅彩,以传其叠晕相宣之制。

全工既蒇,更益以历来书目之考证,与夫先生之墓志,俾读者怡然展卷,而先生之平生志事,着书旨趣,与是书之所以足重者,豁然心目。盖自先生削稿之日,凡阅八百年,而其书累版风行,偏于大地。著作传世之不易。显晦之有时,于此诚足动人深长思矣。先生其他著作,不专属于营造者。据墓志:【续山海经十卷,续同姓名录二卷,琵琶录三卷,马经三卷,六博经三卷,古篆说文十卷。】有(钱遵王《读书敏求记》。陆友仁《研北杂志》同)则今皆无复传本矣。

《营造法式》成书以后,宋代官私营建盖即依为准则。此观周必大《思陵录》所载修奉及交割公文而可知也。然类此之书继起者无闻为,惟明焦竑《经籍志》有《营造正式》六卷,《》梓人遗制八卷。列在李书之。四库存目中,有《元内府宫殿制作》一卷,是《永乐大典》本。提要诋其鄙俚,为官府授受之书。然使得此一卷,以较量宋元建筑之异同,宁非至可珍视之事,惜乎今不可复见矣。明清两代会典,统摄诸工程营造则例,其详过于李书。时代逾近,流传逾多。乾隆以后,工部内府苑囿陵墓,工程做法则例之书,盈架累帙,散落人间。比于会典,倍为周悉。故居今之世,虽工师耆宿,日见凋零。鲁殿灵光。渐亡矩镬。犹能按其所载,想象存之。此又《营造法式》成书以后之进化情形也。

自法式印行以后不及十年,中外学者不独顿增研究营造之兴趣。且多引用此书,以解决向来之疑问。如大村西厓氏之塑壁残影以之研究再直保圣寺。滨田耕作氏之研究日本法隆寺,以及伊束忠太、伊束清造、中村连太郎诸氏,莫不转相援引,奉为准绳。欧美学者则如德密那维尔氏M.P.Demieville有评《营造法式》一篇,载于法国远东学院杂志Bull del’Ecole Flrancaise d,Extreme-orlent XXV(1925)。又如叶慈氏有论关于中国建筑之书籍一篇,载于美国白林登杂志,The Brulington Magazine March 1927。此又先生之书及于国外之影响也。

明仲之人格

先生席祖父之余荫。累代通显。当少年时,殆全致力于学问。其博贯古今,亦固其所。若其专长艺事,剖析精微,盖非天授专门之能。不辨也。法式看详列举周髀九章,为方圆经纬之准,则先生深于算法者也。测景望星,以正四方,则先生深于天文者也。书中图样,固非书画者不能指导。据墓志称书画,得古人笔法。上闻之,遣中贵人谕旨。公以《五马图》进。睿鉴称书。则先生深于图绘者也。墓志又称家藏书数万卷,其手钞者数千卷。工篆籀草隶,皆入能名。尝纂重修朱雀门记,以小篆窨书丹以进。有旨勒石朱雀门下。则先生深于书法者也。墓志又称所著书有《琵琶录》、《马经》、《六博经》。则先生深于音乐艺事者也。墓志又称调曹州济阴县尉。济阴故盗区,公至,则练卒除器,明购罚广方略。得剧贼数十人。县以清净。又知虢州,狱有留系弥年者。公以立谈判。则先生深于吏事者也。墓志又称初正议疾病。公赐告归。又许挟国医以行。至是上特赐钱百万。公曰敦匠事。治具穿。力足以自竭。然上赐不敢辞,则以与浮屠氏,为其所谓释迦佛像者。则先生深于佛法者也。墓志又称公资孝友,乐书赴义,喜周人之急。则先生深于情感者也。注九

(注九)先生墓志为程俱代傅冲益所作。志称【传初为郑国治中。始从公游。及代还京师。久困不得官。遇公为大匠。遂见取为属】云云。墓志纪载翔实,其感德酬恩,溢于言外。则先生之深于情感可知。

至代作墓志之程俱,北宋之末,曾官将作监丞。傅冲益亦久官将作。殆以同僚之雅。而丐之墓志之文。程所著有《麟台故事》、《北山小集》诸书。此墓志即载《北山小集》中。宋史称其文典雅闳奥。为世所称。殆非溢美。

式观遗载追想先生为人,则必聪明早达。好学笃古。以其馀暇,游于艺林。坦荡恢宏,而不碍器局之拟练。温恭孝友,而不堕动止之迂疏。异代萧条,风徽未沫。兴言先正,心向往之。

纪念之意义

先生之书,重刊广布,亦越十年。而中国营造学社始克成立。社中同人,类皆于先生之书,治之勤而嗜之笃。慨念先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虽类列未宏,而端续已具。本社之职思,庶几能探赜索隐。穷神知化。以益张我先哲之精神。故特取营造二字,为本社之称号,以志不忘导夫先路之人。奉兹典型,传于勿替。

惟是先生遗着,既别无传本,手迹书画,亦均未见。殊不足以遂展慕之忱。所愿海内宏达,同情本社之志业者,群策群力,搜采表扬,实不任翘企欣慕之至。

中华民国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附录一

李明仲画像之意匠

先生一生经历,略具程氏所撰墓志中。然遗像不传。本社陶君洙夙精相术,兼工写真。爰嘱其隐括先生平生性行,参稽相书,追摹大概。庶几心存目想,奕奕长存。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用慰景行之忱云尔。

陶洙按:先生累代通显,故拟未顶平额阔。(相书云:顶平额阔,必是世家。又云:额方而阔,初主荣华。)年二十余,即荫官。有能名,故拟为天庭高耸。(相书云:天庭高耸,少年富黄可期。)元佑七年,迁将作监主簿。由是累迁。仕途平进。是年先生约二十八岁。故拟为印堂平满。(相书云:二十八遇印堂平,少年得意发功名。)博学多艺,上结主知。故拟为疏眉秀目。(相书云:眉如初月,聪明超越。又云:眉秀高直,身当清职。又云:目秀神清,为聪颖之士。)洞中经云:眼睛大而端,黑白分明者,多攻艺业,异于众人。

元佑中,丁母忧。是时年约三十五六。是以知为眼角低陷。(按三十五行太阳部,三十六行太阴部。即左右眼角。相书云:眼角低陷,主多泪。多泪者,谓有刑克也。)祟宁元年,约三十八,为将作少监。二年,约三十九,外转。三年再入将作。又五年。此数年皆在眼运。故拟为睛黑尾长。(相书云:睛黑尾长,必近君王。)四年,约四十一,行山根运。以印堂证之。故拟为端直。(相书云:山根不断无偏欹,富贵荣华应壮期。按鼻梁上端为山根。)

大观元年,约四十三,行光殿部。丁父丧。故拟为低陷(相书云:四十二岁行精舍部,四十三岁行光殿部。此两部低陷,妨父母。云云。此两部在山根之旁。紧连眼角之太阳太阴部。以行太阴部时,丁母忧。今行光殿部时,丁父丧。可证先生于此两部位低陷无疑也。三年服除。知虢州,约四十五,行鼻部之寿上位,是以拟为端直无节。(相书云:鼻为财星,营中年之造化。又云:鼻梁端直,上接山根,下连年寿。高隆不宜起节。)四年卒于官。约四十六。正行两颧运。大概先生中峰高耸,而左右两颧不起,所谓三峰不齐。故拟为两颧有骨而无气。以示终于位也。(相书云:两颧无气主凶咎。)综观先生一生,衣禄无愧,可知三停平等。(相书云: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富于思想,才艺过人。故拟为额大鼻高。(相书云:聪明之士,额必大,有专门之艺者,额必高。)

孝友乐书,喜周人之急。是有忠厚笃实之风,儒雅端凝之度。须朗以示好学。口端以表淑性。夫人偕老,故鱼尾无纹。子女皆全,故泪堂平满也。(相书云:奸门鱼尾纹多,一妻难偕老。又云:泪堂平满子息多。)上述相书系根据《神相全编》、《图书集成》本《柳庄相法》、《麻衣相法》、《相理衡真》诸书。

附录二

祭文

惟中华民国十有九年三月二十一日后学朱启钤等谨一清酌庶羞之仪致祭于有宋明仲李先生之灵日。于戏。先生华胄之光,天挺畸哲,般倕可方。穷神知化,出言有章。导源考工,剖析微茫。领官将作,垂制矞皇。赫赫有宋,浚哲维商。运集熙丰,百度更张。崇构奕奕,大风泱泱。椅桐梓漆,扂楔桷杗。创制显庸,率秉有常。阅祀八百,积久弥昌。风徽长往,榘镬不忘。庶竭驽钝,差遂扢扬。尚想神灵,下乎大荒。敢陈薄蔫,式格馨香。尚飨。

附录三

征求宋李明仲佚书遗迹启事

宋李诫,字明仲。所著营造法式,业经本社刊行。考李明仲,殁于宋大观四年二月壬申。即西历一千一百一十年三月二十一日。今年恰值八百二十周忌。本社同人发起,即以是日为李明仲纪念会。亟思搜集李氏遗文。阐绎表章。以志景仰。惟《宋史·艺文志》着录李诫新集《木经》一卷。程俱所撰李诫墓志,又称李氏所著尚有《续山海经》十卷,《续同姓名录》二卷,《琵琶录》三卷,《马经》二卷,《六博经》二卷,《古篆说文》十卷诸书。又篆书勒石重修朱雀门记。均无传本。海内外收藏家,如能以上述图籍,及李氏所作书画、墨迹见示者,极所欣幸。如可割爱,不吝重酬。大雅闳达,庶几鉴之。

李明仲先生墓志铭

宋故中散大夫知虢州军州营句学事兼营内劝农使赐紫金鱼袋李公墓志铭 为傅冲益作

大观四年二月丁丑,今龙图阁直学士李公譓。对垂拱。上问弟诫所在。龙图言方以中散大夫知虢州。有旨趋召。后十日,龙图复奏事殿中。既以虢州不禄闻,上嗟惜久之。诏别官其一子。公之卒二月壬申也。越四月丙子,其孤葬公郑州营城县之梅山。从先尚书之茔。公讳诫,字明仲。郑州营城县人。曾祖讳惟实。故尚书虞部员外郎,赠金紫光禄大夫。祖讳惇裕,故尚书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赠司徒。父讳南公。故龙图阁直学士,大中大夫。赠左正议大夫。元丰八年,哲宗登大位,正议时为河北转运副使。以公奉表致方物。恩补郊社斋郎。调曹州济阴县尉。济阴,故盗区。公至,则练卒除器,明购罚、广方略。得剧贼数十人。县以清净。迁承务郎。元佑七年,以承奉郎,为将作监主簿。绍圣三年,以承事郎为将作监丞。元符中,建五王邸成。迁宣义郎。时公在将作且八年。其考工庀事,必究利害坚窳之制。堂构之方,与绳墨之道,皆已了然于心。遂被旨着《营造法式》。书成,凡三十四卷。诏颁之天下。已而丁母安康郡夫人某氏丧。崇宁元年,以宣德郎为将作少监。二年冬,请外以便养。以通直郎为京西转运判官。不数月,复召入将作为少监。辟雍成。迁将作监。再入将作,又五年。其迁奉议郎以尚书省。其迁承议郎,以龙德宫、棣划宅。其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以朱雀门。其迁朝奉大夫。以景龙门、九成殿。其迁朝散大夫,以开封府廨。其迁右朝议大夫,赐三品服,以修奉太庙。其迁中散大夫,以钦慈太后佛寺成。大抵自承务郎至中散大夫,凡十六等。其以吏部年格迁者,七官而已。大观某年,丁正议公丧。初正议疾病,公赐告归。又许挟国医以行。至是上特赐钱百万。公曰,敦匠事,治穿具,力足以自竭。然上赐不敢辞。则以与浮屠氏,为其所谓释迦佛像者。以侈上恩而报罔极云。服除,知虢州。狱有留系弥年者,公以立谈判。未几疾作。`遂不起。吏民怀之,如久被其泽者。盖享年若干。公资性孝友。乐书赴义,喜周人之急。又博学多艺能。家藏书数万卷,其手钞者数千卷。工篆籀草隶,皆入能品。尝纂重修朱雀门记。以小篆书丹以进。有旨勒石朱雀门下。书画,得古人笔法。上闻之。遣中贵人谕旨。公以《五马图》进。睿鉴称书。公喜着书。有《续山海经》十卷,《续同姓名录》二卷,《琵琶录》三卷,《马经》三卷,《六博经》三卷,《古篆说文》十卷。公配王氏,封奉国郡君。子男若干人,女若干人云云。冲益观虞舜命九官,而垂共工居其一。畴咨而后命之。盖其慎且重如此。诫以授法庶工,使楝宇器用。不离于轨物。此岂小夫之所能知哉。及观周之小雅斯干之诗。其言考室之盛。至于庭户之端,楹椽之美。且又嗟咏骞扬。奂散之状。而实本宣王之德政。鲁僖公能复周公子之宇,作为寝庙,是断是度。而奚斯实授法于庶工。方绍圣崇宁中,圣天子在上,政之流行,德之高远,巍然沛然,与山川侔其大也。而后以先王之制,施之寝庙官寺栋宇之间。当是时,地不爱材。工献其巧。而公独膺垂奚斯之任者,十有三年。以结睿知。致显位。所谓君子攸宁,孔曼且硕者。视宣王僖公之世为甚陋。而公实尸其劳。可谓盛矣。冲益初为郑国治中,始从公游。及代还京师。久困不得官。遇公领大匠,遂见取为属。浸以微劳窃资秩。繄公德是赖。既日夕后先。熟公治身临政之美,泣而为铭。铭曰:维仕慕君,不有其躬。何适非安,唯命之从。譬之庀材,唯匠之为。尔极而极,尔榱而榱。亦譬在镕,不谒而择。为利则断,为坚则击。垂在九官,世载厥贤。曰汝共工,没齿不迁。匪食之志,击职则然。公为一尉,群盗斯得。公在将作,寝庙奕奕。为垂奚斯,以爰帝绩。仕无大小,必见其贤。无不自尽,以虔所天。帝以为能,世以为才。劳能实多,福禄具来。有生会终,公有贻宪。窾辞真珉,尽力之劝。

右志铭在程俱《北山小集》中,注称为傅冲益作。傅乃诫之属吏,篇中于诫之讳字及傅自述称名处,均书某。兹皆填注,以便览者。惟《北山小集》,宋刻以后,传本绝希。此据归安姚氏咫进斋所藏钞本银入。签注影宋。讹字未敢臆改。惟绍圣误写绍兴,学事误写学士,三十四卷误写二十四卷,则改正焉。

李明仲先生补传

李诫,字明仲。郑州营城县人。曾祖惟实,尚书虞部员外郎,赠金紫光禄大夫。祖惇裕,尚书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赠司徒。父南公,(傅冲益李诫墓志铭)字楚老,进士及第。神宗时累官户部尚书。历知永兴军成都真定河南府郑州。擢龙图阁直学士。为吏六十年。干局明锐(《宋史·李南公传》)。大观囗年,疾病。赐子诫告归。虚许挟国医行。及卒,赠左正议大夫。兄譓,(墓志铭)字智甫,绍圣间知章邱县。累任鄜延帅,徙永兴(宋史·李南公传》)。大观四年二月,官龙图阁直学士,对垂拱(墓志铭)。后历数郡卒(《宋史·李南公传》)。元丰八年,哲宗登大位。父南公时为河北转运副使。遣诫奉表,致方物。恩补郊祀斋郎(墓志铭。《宋史·职官志》及《选举志》:【大臣子弟,荫官,初试郊祀斋郎。年逾二十,始补官。】)调曹州济阴县尉。济阴故盗区,诫至则练卒除器,明购罚,广方略。得剧贼数十人。县以清净。迁承务郎。元佑七年,以承奉郎为将作监主簿。绍圣三年,以承事郎为将作监丞。元符中,建五王邸成。迁宣义郎。于是官将作者且八年。崇宁元年,以宣德郎为将作少监。二年冬,请外,以便养。以通直郎为京西转运判官。不数月,复召入将作,为少监。辟雍成。迁将作监。再入将作者,又五年。其迁奉议郎,以尚书省。其迁承议郎,以龙德宫、棣华宅。其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以朱雀门。其迁朝奉大夫,以景龙门、九成殿。其迁朝散大夫,以开封府廨。其迁右朝议大夫,赐三品服,以修奉太庙。其迁中散大夫,以钦慈太后佛寺成。大抵自承务郎至中散大夫,凡十六等。其以吏部年格迁者,七官而已。元符中,官将作。建五王邸成。其考工庀事,必究利害坚窳之制。堂构之方,与绳墨之运,皆已了然于心。遂被旨着《营造法式》。书成。诏颁之天下(墓志铭。《营造法式》看详:绍圣四年十一月二日,奉敕以元佑《营造法式》只是料状,别无变造用材制度,其间工料太宽,关防无术。敕诫重别编修。诫乃考究群书,并与人匠讲说,分明类例,以元符三年成书奏上)。崇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宰相蔡京等进呈。库员景外郎姚舜仁,请即国丙己之地建明堂。绘图献上。上曰:先帝常欲为之。有图见在禁中。然考究未甚详。仍令将作监李诫同舜仁上殿。八月十六日,诫与姚舜仁进明堂图(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事本末》)。诫性孝友,乐书赴义。喜周人之急。丁父丧。上赐钱百万。诫曰:敦匠事,治穿具。力足以自竭。然上赐不敢辞。则以与浮屠氏为其所谓释迦佛像者。以侈上恩而报罔极。服除,以中散大夫知虢州。狱有留系弥年者。诫以立谈判。大观四年二月壬申卒。吏民怀之,如久被其泽者。时方有旨趋诏,其兄譓以上闻。徽宗嗟惜久之,诏别官其一子。葬于郑州营城县之梅山。诫博学多艺能,家藏书数万卷,其手钞者数千卷。工篆籀草隶,皆入能品。尝纂重修朱雀门记。以小篆书丹以进。有旨勒石朱雀门下。书画,得古人笔法。上闻之,遣中贵人谕旨。诫以《五马图》进。睿鉴称书。喜着书,有《续山海经》十卷,《续同姓名录》二卷,《琵琶录》三卷,《马经》三卷,《六博经》三卷,《古篆说文》十卷(墓志铭)。

案:李明仲起家门荫。官将作者十余年。身立绍圣元符文物全盛之朝,营国建国,职思其忧。奉敕重修营造法式,镂版海行,而绝学之延。遂能继往开来,为不朽之盛业。自余所著,如续山海经等书,虽已亡佚,而覃精研思,亦可概见。夫薄技片长,一经衍绎,靡不有薪尽火传之义。况审曲面执,智创巧述,皆圣人之作士大夫之事乎。明仲迁官,悉以资劳年格,盖一心营职,不屑诡随,以希容利。宋史囿于义例,斤斤于道器之分,不写立传,亦何所讥。彼梁师成朱勔之徒,长恶逢君,列名佞幸,更不可同年而语矣。方今科学昌明,各有条贯。明仲此书,类例相从,条章具在。官司用为科律,匠作奉为准绳。其事其人,皆有裨于考镜。故剌取群书所纪事迹,汇而书之。论世知人,固不止怀铅握筑者,心向往之也。

乙丑十月 合肥阚铎。

隔热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断桥铝合金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