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区总工会」谷上谷读书社|车子﹒房子﹒票子
车子﹒房子﹒票子
作者:福州市象峰中心小学 余秋妹
1985年,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迎接我的是爸爸额头上深深的皱纹和妈妈低声的啜泣。昏暗的房间里只能透过高高的排气窗看到一点点的蓝天白云,用木板搭盖的简易厨房一到下雨天就滴滴答答地奏起交响乐。小时候我很少见到爸爸妈妈,每天一睁开眼睛他们已经下地干活了,迷迷糊糊进入梦乡时他们还在院子里剥花生。繁重的肩挑手扛压弯了爸妈年轻的身体,压垮了他们的笑容。我的童年是在漫山遍野中度过的,捡柴火、割草、扫落叶、收蔗杆、摘野果……夕阳西下,我和姐姐稚嫩的身影蹒跚而行。填饱肚子是我们唯一的期望。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8岁了。“俺大字不识一个,这辈子已经是废人了,孩子不能再跟我一样了,让她去上学吧!”妈妈哭着求爸爸。爸爸蹲在地上双手抓着头发,发红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痛苦和无奈。我高高兴兴地背着妈妈手缝的布包上学了,只是爸爸再也没去田里干活了。妈妈一个人锄草、喷药、翻地,黑黝黝的脸庞上早早地布满了皱纹。爸爸更加早出晚归了,每天回到家都是一身灰头土脸的汗臭味,肩膀上也多了一道道日渐结痂的疤痕,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成了他最值钱的家当。值得高兴的是我们搬进了伯父家的小阁楼,丝丝的凉风穿过两扇窗户,驱散了房间的暑气。门檐下的灶台时不时冒出烟火气,倾斜的雨丝老是调皮地钻进来凑热闹。
1998年的夏季,骄阳似火,空气中的热气已到临界点,家里却是凉意逼人,我和姐姐被摆上了命运的两端。“我的成绩不好,待在学校里也是混张证书,我去工厂吧。妹妹一点力气都没有能干什么?还不如好好读书。”“可是姐,你不是爱写作吗?我偷偷看过你写的作文,可好啦!姐,我……”“说你书呆子还不信,那是姐抄的不是我写的。”姐姐匆忙打断了我的话。9月如约而至,我背着姐姐的书包踏上了异村的求学路,晨曦中姐姐宽大的工厂服犹如展开的双翅护佑着我。爸爸越来越沉默可是烟却抽得更多了,回家时的汗臭味也更熏人了;妈妈的身影也更加忙碌了,繁重的农活犹如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天道酬勤,经过爸爸妈妈的辛勤劳作,我们终于盖好一座新房子。一排三间房整齐地排列着如战士般接受我们的检阅,灶台上光滑的瓷砖映射出一张张兴奋的脸庞,四角方桌也为整洁的厨房增添了不少烟火气,宽敞的院子里鸡鸭悠闲地吃着餐点,时不时地附和几声。
2001年,我考上了市区的重点高中,爸妈一边流着泪一边摩挲着鲜红的录取通知单。“高中在市区太远了还要住校,我不喜欢,我……”我低声说道,双手无意识地戳着衣角。“不行,我们家好不容易出个读书人,多少钱我们都会供你读的!”爸爸拔高声音大喝道。“是啊是啊,市区的学校好,我们去市区读书。”妈妈擦干眼泪笑着说,“现在市场开通了,水果啊蔬菜啊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卖。我们家的土地那么肥沃,不怕种不出好的蔬菜。”爸爸的话给家里打了一剂强心针。是啊!最近村里一直在宣传中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的市场会越来越发达,村民不仅可以种植其他作物还可以自己买卖,大家都憋着一口气准备大干一场呢。在爸爸妈妈的期许中,我背上行囊开始了住宿生活。爸爸妈妈把家里的地都种上了蔬菜,村里的马路上也多了很多外地的收购商贩,欢声笑语飘荡在熙熙攘攘的市场上空。丰收的喜悦传来,妈妈时不时小心翼翼地把一张张红钞票收进抽屉里。破旧的自行车功成身退了,取而代之的是鲜红的摩托车,突突的轰鸣声每天从田间地头响到市场。家里安装了自来水井,用手一压,清清的水就汩汩而流。饭桌上时不时出现我爱吃的肉和菜,袅袅炊烟伴随着一家人的欢笑声缓缓飘散着……
2009年我大学毕业,踏上了久违的回家路。印象中泥泞不堪的土路不见了,一条条崭新宽阔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家门口,马路上电动车、摩托车、小汽车的喇叭声此起彼伏。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房有序地排列在道路两侧,精美的瓷砖和铝合金门窗在太阳的映照下闪闪发光,闲暇的村民聚集在宽敞的院子里喝茶唠嗑,间或闪过一角破旧的无人居住的瓦房斑驳地布满蛛丝。街面两侧的店面里人声鼎沸,商贩的叫卖声、村民的吆喝声、工人打开合上泡沫装载箱的滋啦声、孩童嬉戏的玩笑声奇异地交织在一起,奏出了最动听的弦乐。圆圆的餐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肉和菜,咕噜咕噜作响的火锅气蒸腾而上,我们围坐一圈,分享着小康的喜悦。“今年蔬菜价格不错,我准备再承包几亩地,分批次栽种不同品种的菜,好好地干一把争取明年再盖一层楼。”爸爸端着酒杯,红光满面地筹划着。妈妈苍老的脸上也透着满意的笑容,“是啊!现在科技站也下乡来指导了,我们的产量会越来越高,闲暇时我还可以去市场上打打零工,一天一百多呢。”姐姐不甘示弱地笑道:“我现在在科技厂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我们的很多产品都出口到国外呢!明年我打算再报个技能提升班。”欢声笑语回荡在美丽的楼房里……
生活的巨轮滚滚前行,我们在奔小康的路上奔跑着、追逐着,只有一串串前行的脚印见证了我们的奋斗不息。
>> 人口老师的精彩点评··
遭遇及其情感记录:
一个家庭,从苦涩辛酸的贫困中,一步步走向小康,这其中的一系列细节,保留了原生态的生活场景,也透露了家庭成员间愁苦、坚忍、奋发的心路历程。
每一个细节都是晶莹的泪滴与汗珠,映照一个大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
余秋妹此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将外在的时代变迁与内在的情感世界交织在一起,共同构建真实的生活情境。沒有娇饰的语音,沒有概念化的抽象说理,文章沿着自己、家境的变化作一路记录。
时代背景,个人命运,心灵感受三者融为一体,这样的文章,读起来真切,朴实,厚重。
有价值的记录,也是有文彩的记录,文章沿着一个独特的脉络,比如一个时代令人魂牵梦绕的“车子,房子,票子……”
文章沒有用高大上的题目,似乎又别有一番滋味。
来源:福州晋安工会
08